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游览路线 游览路线
漳州中山公园唱芗剧_漳州中山公园唱芗剧的是谁
佚名 2024-05-30 人已围观
简介漳州中山公园唱芗剧_漳州中山公园唱芗剧的是谁漳州中山公园唱芗剧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漳州中山公园唱芗剧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1.中国有多少个中山公园啊?2.漳州春节期间有哪些活动3.漳州有哪些民俗?4.厦门好玩还是成都好玩
漳州中山公园唱芗剧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漳州中山公园唱芗剧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1.中国有多少个中山公园啊?
2.漳州春节期间有哪些活动
3.漳州有哪些民俗?
4.厦门好玩还是成都好玩?
5.爱国歌曲大家唱是在哪里举办的进去要门票吗
中国有多少个中山公园啊?
中山公园(Zhongshan Park)
天津的中山公园
天津中山公园与孙中山先生有著深厚的渊源,因为在中华民国建国元年(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该公园发表重要演说而知名,8月24日,孙中山先生应袁世凯之邀北上共商国是,并到公园官绅欢迎会,即席发表演讲。孙中山先生曾经两次在这个公园巡视演讲。公园的名称也是为纪念他而改的。
这个清末时期建成的公园可以说成是由袁世凯促成的。由于清朝末年,天津的爱国实业界人士积极倡导以国家民族工业来拯救清朝疲弱的国力,为显示天津工业发展状况,他们在建造一个叫做“劝工陈列厅”的同时,亦筹建了一个向外开放的公家园林,称为“劝工会场”。袁世凯乘机以会场为范例,向清廷劝说推行他主理的“新政”,为自己仕途迈进一步。当时这个公园就陈列了很多中国的工业产品和工艺示范。
周恩来亦因为在孙中山先生联俄容共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于民国4年(1915年)6月6日,为天津救国储金募捐大会,曾到过天津中山公园登台演讲,号召国民振兴国家经济,誓雪国耻,决不做亡国奴。他更加写了《广募救国储金致友人书》作为宣传。
除此之外,天津中山公园是现代中国的一个请愿集会的场地。较著名的有于清宣统2年(1910年)12月在天津掀起的资产阶级立宪请愿热潮,当时正值在北洋法政专门学堂读书的著名革命家李大钊亦以学生身份参加了请愿。还有在民国8年(1919年)6月9日天津各界人士在公园举行大会,声援北京爱国学生的五四运动,要求取消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和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北京的中山公园
位于天安门西侧,面积22余公顷。原为辽、金时的兴国寺,元代改名万寿兴国寺。明成祖朱棣兴建北京宫殿时。按照“左祖右社”的制度,改建为社稷坛。这里是明、清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1914年辟为中央公园。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18年改名中山公园。
从南门入园,走过门厅,穿过曲折的彩绘长廊,迎面矗立着一座蓝琉璃瓦顶的由郭沫若题写的“保卫和平”石牌坊(原称“克林德”坊和“公理战胜”坊)。放眼北望,古柏成林,大多是明代所栽。其中有7株挺拔参天,形态各异的古柏相传为辽时种植,迄今已逾千年。还有一株槐树与柏树相抱而生。称“槐柏合抱”,至今仍枝繁叶茂,蔚为奇观。由此西行就到了坛门外,一对雄俊的石狮系北宋遗物,是1918年从河北大名的一座古庙废墟中发掘迁来守门的。
走进坛门.眼前是一条绿色的林荫道,周围遍栽果树。公园的主体建筑社稷坛位于轴线中心,坛呈正方形,为汉白玉砌成的三层平台。坛上铺着由全国各地进贡来的五色土: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以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并象征土、木、火、金、水五行,古人认为,五行乃是万物之本。坛台中央原有一方形石柱,名“社主石”,又称“江山石”,以示“江山永固”。石柱半埋土中,后来全埋,1950年已移去。坛四周建有四色琉璃墙,东蓝、南红、西白、北黑,四面各立汉白玉棂星门一座,显得格外庄严肃穆。皇帝把“社稷”看作为国家的象征,并自认为受命于天,为了祈祷丰收,每年春秋仲月上戊日清晨来此祭祀,凡遇出征、打仗、班师、献俘、旱涝灾害等也要到此祈祷举行仪式。坛之北的“拜殿”又名享殿或祭殿、是一座宏大的木构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白石台基,无天花板。明露着梁架和斗拱,绘和玺彩画。1925年曾在此殿停放孙中山先生灵柩。接受各界人士瞻仰吊唁。1928年改名中山堂。堂后门内两侧原列有72支镀金银的铁戟,故称戟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将铁戟全部掠走。社稷坛外西南面,有神厨、神库、宰牲亭等附属建筑。
社稷坛东边,环境清静,称长青园,园内叠假山、搭花棚、筑花坛、置盆景。在松柏苍翠,杉竹相映中,点缀着松柏交翠亭、投壶亭、来今雨轩等景点;西边的唐花坞是培育各种名贵花木的温室花房,一年四季万紫千红,春意盎然。这里还有迎晖亨、兰室、水榭、四宜轩、春明馆、绘影楼等建筑。
此外,园内还从各地迁移来一些古建筑,在唐花坞以西,著名的“兰亭碑亭”与“兰亭八柱”,原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是19l7年迁来的。亭为重檐蓝瓦八角攒尖顶,立在中间的石碑上刻有“兰亭修禊曲水流觞图”和乾隆帝所写的有关“兰亭”的诗作,八根石柱上分别刻着历代书法家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帖,是珍贵的石刻文物。1915年从清代礼部衙门移来的习礼亭,原建于鸿胪寺内,是各地初入京的文武官员和外国使臣朝谒皇帝习礼之地。
公园后部植一片柏树林。筒子河上可划船,冬天冰封期能滑冰。隔河与故宫相辉映,波光楼影,景色如画。在加拿大的温哥华,有一座中山公园,旅居这里的华人、华侨和学子们的强烈的怀乡之情,从山水、林桥、路廊中折射出来。中山公园坐落于温哥华市中心东部,紧靠唐人街,与中华文化中心毗邻。据说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外建造的第一个全景中国古典式花园——苏州园林的再现。公园始建于1985 年3 月,1986 年4 月24 日正式开园,由中国苏州52 位专家组成的承建队在建筑师王祖欣和冯小麟先生的带领下,同温哥华建筑师韦亚祖和布景师邓云密切配合,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建成此园。中山公园所用的建筑材料,大部分来自中国,如玲珑光洁的琉璃瓦,雕刻精美的木制工艺品,各式各样的花格窗、假山石,铺曲径、小路用的鹅卵石等。
中山公园中有中国古典花园应包括的亭、台、楼、阁四部分,花园的设计反映着中国道家的哲学思想。崎岖对平坦,明对暗,大配小,刚柔相衬。园内既有铺满睡莲的平静湖面,又有小桥下的潺潺流水。花草树木中,松、竹、梅尤为显赫。前人赋予它们坚贞、正直、友爱的品格,给后人以美好的启迪。山石凸凹,崎岖有致,小径石阶,参差不平。雕刻着花鸟虫草的长廊又直又齐,水榭与亭台的地面又方又正。更让人感兴趣的是,公园虽小,但由于建筑师的构思巧妙,使人在游览时,有一种景景连绵,“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每当夏日的夜晚,在水榭对面的华枫堂,常有中国民乐演奏会。一曲《春江花月夜》,在水色山光的映衬下,将人们引向遥远的过去,带向大洋彼岸,让人如醉如痴。
1993 年底,孙中山先生铜像被隆重地矗立在公园门口。中山先生半身铜像连同青黑的花岗岩基座,高约3 米。他神情庄重,目光深邃,令人肃然起敬。铜像是由中国著名雕刻家曾竹韶教授雕塑,由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赠送。铜像揭幕典礼那天,加拿大政府代表、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及公园管理委员会负责人等出席了仪式,并分别致词:孙中山的名字与中华民族同在;中山先生的铜像与温哥华的华人们的同在;中山先生的思想与世界和平与进步同在。
中山公园是华人故乡的缩影、中华文化的结晶,中山铜像表现着中华民族奋斗不屈的精神。
上海的中山公园
上海中山公园原来是旧上海英国大房地产商霍格的私家花园,1914年改建为租界公园,经过近90年发展建设,成为以大树、草坪、山林、水面等自然风光为特色的、中西园林文化相融合的、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含蕴的城市园林。最近,为了配合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对中山公园基础设施和园林景观进行了全面改造,使公园面貌气象一新,获得了“上海市四星级公园”的荣誉称号。
说起中山公园,老上海人都知道这是以英国式园林风格为主体,辅以中国传统园林、日本式园林、植物观赏园等,形成不同的风景特点,是迄今上海原有景观风格保持最为完整的老公园。
中山公园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全园可分为大小不等的景点约120余处。这些景点因景而异,各具特色,其中十二处景点评选为“中山公园十二景观”,都是公园内特色突出并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景观。十二景观命名及简介如下:
银门叠翠(公园南大门)
公园南门始建于1917年,2001年因地铁二号线建设需要,改建为总面积1.6万平方米的开放式广场绿地,保留原有的香樟树林,设置架空式弧形园门、大型景观石等,与都市市容景观融为一体。
花墅凝香(牡丹园)
牡丹国建于1956年,内有始建于1916年的牡丹亭(原名中国式凉亭)。牡丹园以盆景式树坛为中心,有大小15个牡丹花坛、颇有历史记载的“殿春花墅”遗风。
水榭絮雨(陈家池)
陈家池北面有水榭,水面宽阔,景色请新,春暖花井时节,沿岸杨柳飞絮铺天盖地,蔚为奇观。兼以春雨潇潇,细雨如絮,临榭观景,令人心旷神怡,是公园观雨佳处。
绿茵晨晖(大草坪)
公园内分布6处草坪,其中有占地面积达8000平方米的大草坪区,绿茵绵延,视野开阔,周围有众多景点簇拥,富有自然风光,是公园景区精华之所在。
芳圃吟红(月季园)
月季是公园的特色花卉。初在园内散植,为方便游客观赏月季而辟建月季园,成为旧上海著名的月季培植园地。1956年扩建为规则式和不规则式两处月季园。2001年再次扩建,使园地面积扩展到3300平方米。
双湖环碧(鸳鸯湖)
1958年扩建公园时,以人工挖湖筑山造成,以后又植树造林、围砌湖岸,形成“凹处聚水凸为山”的鸳鸯湖景区,四围碧水清澈,景色清新。
荷池清月(荷花池)
1937年堆造西山时,形成荷花池塘,成为公园主要景观之一。池呈月牙形,背靠西山坡,面对西草坪,绿化设置富有特点,黄杨造型的“中山公园”四个大字,别具情趣。
林苑耸秀(山水园)
利用原有小河浜围砌石岸,依自然风格构筑园林小品,有太湖石、小石桥、花架穿廊、山地竹亭、高山跌水、荷池水湾、石罅洞天等诸景,高低错落,精巧自然。
独木傲霜(大悬铃木)
据工部局年报载,大悬铃木来自意大利,1866年由花园园主霍格种植,至今已经历130多年沧桑岁月。现在已是华东地区树冠最大、树干最粗、树身最高的悬铃木。
石亭夕照(大理石亭)
大理石亭是1935年迁建园内的西方古典主义园林建筑,1999年列为“上海市近代建筑保护单位”。石亭面对大草坪区,亭后以龙柏树为屏障,极富欧陆古典园林情调。
虹桥蒸雪(大石桥)
东泥山风景区地势起伏婉蜒,湖岸曲折,水波荡漾。1959年建成的花岗岩大石桥跨越陈家池,隐身于香樟树林之中,处在水雾蒸腾、岚气吞吐之间、意境深邃幽静。
旧园遗韵(后园门)
后门园区原来是英商霍格的私家“兆丰花园”。1914年花园改建为公园时,园门即设在现址。近百年来,这里林木蓊郁,风貌依旧,颇具幽思。
佛山中山公园
佛山市中山公园位于市区东北部汾江河畔,是一个集宣传、展览、科普、娱乐、饮食、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园始建于1928年,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的纪念性公园,建园初期仅0.5公顷。后经不断扩建和改建,现该园占地28.07公顷(其中水面12.5公顷,绿地15.5公顷),形成了以广阔水景和丰富绿化为特色的园林景观。园内分南门广场区、历史文化区、老年活动区、草坪区、湖区、儿童游乐区、动物观赏区、观赏休憩区等九大景区,各景区疏落有致,情景交融。
主要景区有:香樟古韵、红岩飞瀑、绿茵春晖、牌楼映秀、孔桥映翠、精武雄风、蒲影长堤、十里荷风、芳诸花汀、锦鲤戏水、丽湖波光、驼峰眺远、丹鸣晨曦、椰林夕照、碧波飞虹、晴筠蝉唱等二十多个。各景点以传统造园手法和现代造园手法相结合,因地就势、质朴自然,使游人兴趣盎然,流连忘返。 园内的儿童游乐项目丰富多彩,有欢乐广场、高架滑车、欢乐跑马群、自控飞碟等娱乐设施,各个年龄段的儿童均可在这里找到无穷的乐趣。园内的动物园占地6500平方米,共有46种325只珍禽异兽,每逢节假日、周末都可欣赏到精彩的动物表演,如:大象跳舞、小猴挑水、鹦鹉认字、小狗爬竿等。
武汉的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是全国百家历史名园之一,始建于二十世纪初,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创业,已成为集游览、观赏、文化、娱乐、饮食、游艺等多项服务功能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公园,是武汉闹市中的绿宝石。 中山公园占地32.8万平方米,其中水上面积6万平方米。绿地率91%,古树名木140株。最观功能分前、中、后区。其中西合璧的园林风景,淳朴隽永的人文景观,惊险有趣的游乐项目一直受到广大游人的赞誉。
二OO一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对中山公园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工程,奋战十个月,公园旧貌变新颜,园林景点如门楼雄姿、棋盘山色、金龙戏水、四顾春色、素春茹冰、松月凝碧、湖心秋月、胜利之光、虹霓大展、广场鸽哨等令人留连忘返;人文景观如武汉受降堂、受降纪念碑、大门楼、张公亭等令人深沉遐思;大型游乐项目如过山车、峡谷漂流、太空飞棱、豪华碰碰车、勇敢者转盘、儿童诚、西游记宫等令人回味无穷。武汉中山公园是游人的乐园,是游人心中的诗、心中的歌……
漳州春节期间有哪些活动
厦门好
门是我国东南部的一座海港风景城市,背靠漳州、泉州大陆、面对金门、与台湾、澎湖列岛隔海相望。厦门市由厦门本岛、鼓浪屿岛、九龙江北岸沿海地区及附近小岛、海域和同安县组成,总面积1516平方公里。(厦门本岛略显五边形,东西宽12.5公里,南北长约13.7公里,面积128.18平方公里。1955年10月,亦集海峡长堤筑成,使厦门本岛与大陆相连,成为半岛)。
厦门地处闽南“金三角”(厦门、漳州、泉州)的中心,面对台湾、南洋,厦门人的祖先多半是来自中原的南迁移民。因此厦门的风土人情既承继了古老的优秀的华夏文化传统,又具有浓郁的闽南乡土特色。
1、地方语言
厦门通行闽南方言,即闽南话,也叫厦门话。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话通行范围很广,包括厦门、漳州、泉州三市及其所辖的县市和台湾地区,共有3千2百多万人说闽南话。此外,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香港以及散居在世界各地的闽南籍华侨、华裔也有说闽南话的,虽然各地的闽南话有一些差别,但是基本上能彼此通话无阻。
厦门话跟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国语)差别很大,相互之间无法通话。厦门话与普通话的差异,多表现在语音和词汇方面,语法方面也有一些差别。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厦门话有七个声调,阴平(天公)、阳平(华文)、上声(好酒)、阴去(世界)、阳去(赵丽)、阴入(八百)阳入(药石)。厦门话字音的连续变调现象比普通话复杂。厦门话语音的许多现象,反映着上古中古汉语语音的一些特点,这在汉语诸方言中是相当突出的。词汇方面,厦门话有相当大量本方言的特有词汇,这在普通话或其它方言中是罕见的甚至是没有的。
2、岁时节令
厦门同全国各汉族地区一样,很注重民间传统节庆。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节前家家户户贴春联。除夕夜,合家围炉(火锅)吃年饭。有的通宵不眠,名为“守岁”。长辈把红包分给未成年的孩童,名为“压岁钱”。初一凌晨,点燃爆竹“开正”。人们换上新装到族人亲戚家按辈份高低依次拜年,路遇朋友,都要彼此道贺新喜。客人来家,应款待甜茶、糖果、蜜饯,来客带有孩童,则送给礼柑、瓜果。正月初三这天,被视为新丧之家的消愁日,一般不串门和外出贺年。
元霄节。农历正月十五日,厦门又称为“上元节”或“灯节”。当天夜里,父母往往带着孩子提灯上街观景。近年来在中山公园举行“鹭岛灯会”已成惯例,民间还经常有耍龙灯、舞狮等活动。
清明节。人们要依俗扫墓和祭祀祖先。以前扫墓都是献冥纸,现在逐渐以花圈或花束代之。清明节前后十日,公墓、骨灰室都开放供民众祭奠。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厦门俗称“五日节”。以往家家门口要插艾蒲、家中洒雄黄酒、给小孩佩带香袋,用以驱邪,现已少见。但人们还习惯在这一天翻晒衣物、做大扫除,并保留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集美龙舟是历年组织龙舟竞赛的场所,届时热闹非凡。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人们合家团聚或倍加思念远方亲友的日子。在中秋节,厦门人除了赏月、吃中秋月饼之外,还有一种自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时候流传下来的“玩会饼搏状元”的民俗活动,极具特色,充满乐趣。中秋会饼每盒63块饼,大小不同,共分为6种,分别代表古代科举的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在“搏状元”活动中俗称状元、对堂、三红、四进、二举、一秀)。每人轮流将6个骰子掷入碗中,根据投入碗里的骰子的点数领饼,以最终夺得“状元”为幸运。三百多年来,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民间喜登山郊游。
冬至节。家家户户祭祖吃汤圆。
3、传统习俗
中华民族崇尚红色,厦门人也一样以红色象征幸福、吉祥。门联、请帖都用红纸;馈赠礼品也要在包装纸上放张红纸条;迎娶的车辆,要挂红彩带;喜幛、寿屏要用红绸缎制作。丧事人家和他人共住一座楼房的,还要在大门口挂块红布。而黑、白、蓝等色调,则被视作端重、衰思的象征。
栽种花草,是厦门人的一种爱好。不但自家有盆栽,还喜欢到市面买各种鲜花用清水养起来摆放客厅、卧室。人们还常用新鲜花卉编扎花篮、花屏和龙、凤、灯等造型,用作喜庆场面的陈设。
民间的一些忌讳和应注意的礼节性习俗有:
以中指指人,被看作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用扫帚打人,挨打者被认为受到最大的侮辱;
客人在座是扫地,被人认为是逐客,有失礼仪;
婚庆筵席上,客人不慎打破碗碟汤匙等餐具最为犯忌,被视为不吉祥的征兆;
进餐时,筷子不要插在饭上,因祭祀时往往在饭上插香。这是对人的不敬;
招待客人时,最忌讳摆六盘菜,因为依清朝旧例,死囚临刑前才食以六盘菜肴;
在婴儿面前不要谈猴,认为谈猴会招致婴儿多病难养;也不要夸婴儿肥胖,要说“好看”、“好养”。
以上忌讳,有些至今还在沿用,但多数已不再拘泥了。
4、民情风俗
在厦门,结婚、寿辰、生儿育女等喜庆,统称“红事”,而丧葬则称为“白事”。
结婚。成年男女结婚,以往礼节甚繁,现已大为简化。一般市民仍照旧俗择定佳期,由双方长辈主办婚事。佳期前一天,女方将“嫁妆”送达男方,布置好洞房;佳期当天凌晨,新郎到新娘家迎娶,晚上再设宴请客。席散以后,宾客朋友不论辈份大小,都可前往“闹洞房”。婚后三天,新郎要陪同新娘回娘家,娘家则备酒筵接待,女方亲友应邀作陪,以示庆贺。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结婚已不按这一套,而时兴旅游结婚或新婚舞会。
生日寿辰。厦门人做生日以少年16岁和老人50岁、60岁大寿为重。少年男女,年满16岁,被看作长大成人。族人亲戚要送活鸡、线面、衣料等礼物去庆贺。当事人父母则设筵回礼。老人寿辰,尢其父亲60花甲、母亲50寿辰,已成家的儿女要备好猪腿、寿面、美酒、鸡蛋等四色礼物奉献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有的人家还会设筵款待亲友。
生儿育女。民间视为一大喜事。儿女出生满三日,叫“三朝”,夫家要备好“油饭”派人送到娘家报喜。满一个月,再以“油饭”分送亲友和邻居,称为“弥月”。随后4个月、周岁,也要热闹一番。
丧葬。以往也讲排场,现在废土葬为火葬,诸事皆由殡葬管理所料理,丧家称便。 [Page]
5、民间曲艺
厦门的民间曲艺,流传甚广,历史悠久,题材广泛。有描写日常生活,倾吐男女爱情,再现劳动情景,传播知识趣闻,歌颂古代英雄等等,但基本上没有文字记载。解放后,曲艺工作者才创作了大量作品,始有文字记载。厦门民间流传的曲艺种类很多,主要有南曲、歌仔戏、高甲戏、梨园戏和答嘴鼓等。
南曲。又称南乐、南音、南管,相传为五代孟昶整理古华夏之音而创立的。孟昶也被视为南曲祖师。又据民间传说,南曲是唐朝末期闽王王审之兄弟入闽时带来的,原是宫廷高雅音乐,传入民间后,与民间乐种逐渐融合,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受到元曲、昆曲、弋阳腔等的影响,形成了一种地方色彩浓厚的乐种。
作为一种古老的乐种,南曲与唐宋元明等代的音乐关系密切。比如南曲的主要乐器之一琵琶,称为南琶,是横抱着弹奏的。像南琶这种演奏姿势,只有从古画和出土的唐俑中才能看到。南曲的曲牌至今还保留着《汉宫秋》、《三台令》等唐宋古曲名称,可以推断,它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清康熙年间,南曲曾以民间优秀乐种而闻名。五少芳贤晋京入宫演奏南曲,康熙赐五少为“御前清客”,故南曲被称为“御前清曲”,南曲演唱时竖置凉伞,是在那时开始的。
厦门的南曲活动,相传始于明末清初。至清道光年间,金华阁等曲馆先后建立。厦门系闽南对外通商口岸,为华侨进出必经之地,故南曲又随华侨传入南洋各地。上世纪20年代,厦门南乐界所灌制的南曲唱片,传至英国,被《大英百种全书》誉为“东方明珠”。音乐理论家周传豹引证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结论,称“南音可以说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的传统音乐”。音乐家赵沨称南曲为“音乐的一块活化石”,海外侨胞称南曲是“中国音乐之根”、“东方音乐之花”。
南曲盛行于泉州、厦门,遍及闽南各地,流传于台湾、香港、澳门和闽籍华侨聚居地,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国都有不少南曲社组织。
歌仔戏。诞生于台湾宜兰地区,是福建闽南地区和台湾的主要剧种之一。300多年前,郑成功收复台湾,大批官兵眷属屯居。他们带去闽南地区锦歌车鼓等民间乐曲,丰富了台湾的地方音乐。台湾民间逢年过节迎神赛会,时常组织民歌民谣、锦歌车鼓、列队游行表演,俗称“歌仔阵”。19世纪末,受乱弹、四平、京戏传入的影响,根据故事情节,装扮角色演唱,并经常在广场拉个圈子表演,被称为“落地帚”。20世纪初,宜兰县欧来助创作“七字调”,传播演出,很受欢迎,遂以七字调为主要乐曲,组织剧团表演,定名为“歌仔戏”。宜兰县成为诞生歌仔戏的摇篮地。
20世纪初,歌仔戏竞相进入台北等城市演出,促进了歌仔戏的发展。20年代,歌仔戏进入厦门。1926年,原在厦门的梨园戏班“双珠凤”,改唱歌仔戏,成为闽南第一个歌仔戏班。
歌仔戏诞生后不久就屡遭摧残。在台湾,日本侵略者始则扼杀,继则妄图同化;在闽南,又被当局诬为“亡国调”,横遭禁演。漳州艺人邵江海等创造了“杂碎调”,并采用一些闽南民间小调,统称为改良调,代替了原来的歌仔调,歌仔戏也改称为“改良戏”,才得以继续生存。
新中国成立后,歌仔戏进行体制和艺术改革,成为闽南主要剧种之一。1954年参加华东首届戏曲观摩会演,厦门与漳州联合组队,定名为“芗剧代表队”。1980年厦门芗剧团恢复原歌仔戏名称,改名为“厦门市歌仔戏剧团”。
高甲戏。又名戈甲戏、九角戏,亦称大班、鼓班,为闽南主要剧种之一。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大约150年前传入厦门。
高甲戏最初原是一种化装游行的演出。闽南沿海农村,每逢迎神赛会或喜庆节日,人们喜欢扮成梁山好汉,排列成队,在节奏强烈的民间乐曲伴奏下,作即兴表演,当时叫做“宋江阵”,后来发展成为专业戏班。因为演宋江的戏最多,就被称为“宋江戏”。宋江戏表演偏重武打,剧情内容也比较简单,后吸收梨园戏和木偶戏的剧目和表演艺术,渐次发展成为有文有武的“合兴戏”。到了清末,又吸收了徽剧、江西弋阳腔和京戏等的表演艺术,逐渐形成有独特风格的地方剧种“高甲戏”。
梨园戏。形成于宋末,流行于泉州一带。明末清初时传入厦门。薛起凤《鹭江志》记述“当时民间风俗,上元、端午、中秋,各街巷皆搭台演戏或一月半月”。当时厦门还没有其他剧种传入,演的就是梨园戏。周凯《厦门志》记述:“闽中土戏,谓之七子班,厦门前有《荔镜传》,演泉人陈三诱潮女黄五娘私奔事……观者如堵。”这里说的七子班就是梨园戏的别称,《荔镜传》是梨园戏剧目。20年代歌仔戏传入时,厦门尚有“双珠凤”等梨园戏班。到40年代前后,直至50年代初,厦门城乡尚有梨园戏演出。
1961年7月16日,厦门第一批梨园戏学员在人民剧场举行首次公演,演出传统剧目《陈三五娘》。后来厦门不再建梨园戏剧团,学员并入福建省梨园戏剧团。
答嘴鼓。是流传于闽南、台湾一带的曲艺品种,以闽南方言表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以韵语对话为主要形式,其艺术手法幽默、风趣、诙谐,成为闽台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曲艺形式之一。
答嘴鼓的起源、沿革,以前都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但老前辈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它是从市声发展而来的。闽南地区自古民间小贩招揽生意,乞丐行乞说的话都讲究押韵,即兴发挥,类似顺口溜。后来在市声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念四句”的韵语形式。由于“念四句”在民间广泛流传,人们日常谈天说地也运用来戏谑论争。戏曲舞台上的丑角表演,常运用答嘴鼓插科打诨。在闽南民间,也叫“练仙拍嘴鼓”。因之,“练仙拍嘴鼓”也就成为“聊天”、“闲谈”的代名词。拍嘴鼓、触嘴古、答嘴歌这些地方曲艺形式就是这样经过民间的长期流传而逐步形成起来的。
厦门民间的表演艺术还有舞狮、踩高跷、蜈蚣阁、车鼓弄及锦歌等,生动活泼,多彩多姿。
6、宗教信仰
厦门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以佛教为主,教徒数以万计。闽南古刹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在海内外负盛名;基督教新街礼拜堂被称为“中华第一圣堂”;天主教厦门教区设于鼓浪屿,是闽南天主教对外交往的中心。[Page]
鹭岛
厦门由厦门岛、大陆九龙江北岸、同安、翔安及鼓浪屿诸岛组成。 厦门本岛呈五边形,面积132.5平方公里;九龙江北岸的海岸边有集美、杏林和海沧三个小半岛;鼓浪屿则呈椭圆形,面积1.91平方公里,宋元时它被称为“圆沙洲”,因为岛西南有一个岩洞,经浪涛撞击会发出鼓声,明朝时改为现名。全岛绿树葱茏、绿草如茵。
距厦门市区17公里处为集美学村,由陈嘉庚于1913年创办,学村内有多所高等学校,90年代统一为集美大学。学村建筑物融中西风格于一体,又濒临海滨,风景十分秀丽。
厦门是个海水环绕、沙滩广阔、山林滴翠、阳光和煦的城市,由于生态环境良好,厦门的空气十分清新,栖息着成千上万的白鹭,形成了厦门独特的自然景观;又因为厦门的地形就象一只白鹭,它因此而被人称为“鹭岛”;这里不仅自然风光优美,城市环境也非常整洁,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南音
又称南音、南乐、南管、弦管,是闽南最流行的一种地方曲艺。据考证,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隋唐就有了。史料记载,公元1713年,清朝康熙皇帝庆祝60寿辰,全国弦歌妙手聚集京都献艺,南曲也进京演奏,受到赏识,被授予“御前清听”的乡匾和彩伞、宫灯,并赐给了演奏二胡的艺人以脚踏金狮的龙遇。这种古老乐曲用琵琶、洞萧、二胡、三弦等乐器吹奏,乐曲优美抒情,富于地方特色。其著名代表作有《梅花操》、《八骏马》、《三更人》、《感谢公主》等,均灌成唱片,发行于海内外。
侨乡
厦门是福建籍华侨出入境的主要门户,也是福建的主要侨乡。据1995年统计,移居东南亚和欧美等73个国家的厦门籍华侨、华人有38万人,居住在厦门的归侨和华侨、华人眷属达15万人。
厦门最早的远洋航运,最早的铁路,最早至闽南各县的内河航运和水陆联运,大多是华侨投资创办的;华侨对厦门近代资本主义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后,华侨又为厦门的经济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特别是在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促进对外交流等方面。
漳州有哪些民俗?
项 目
时 间
地 点
1
第五届中华武术大家练
2011年11月29日—12月4日
漳州理工学院
2
红红火火过大年志愿服务活动
2011年12月4日—2月6日
各县(市、区)
3
2011年中华龙舟大赛
2011年12月17日—18日
东南花都
4
福建省青年美术展
2011年12月19日至月底
漳州画院
5
漳州市 “三下乡”活动
2011年12月下旬
平和九峰等乡镇
6
乡村青年文化节
2011年12月——2012年1月
各县(市、区)
7
举办“送文化、送安全、送**”下乡活动
2011年12月——2012年2月
各乡村、企业
8
迎春漳州夜市文化嘉年华
2011年12月—2012年2月
商业城
①漳台夜市文化节:美食文化,怀旧金曲赛、两岸木偶表演
2011年12月10—31日
商业城
②漳台年货大街:年货展销、义写春联等
2012年元月1日—20日
商业城
③漳台元宵民俗庙会:儿童环保花灯赛、两岸小吃文化、灯谜竞猜等
2月1日—19日
(正月初十—二十八)
商业城
9
2012年凯德广场杯第4届K歌大赛
2011年12月24日
凯德广场
10
“今日龙文”摄影展
2011年12月底
龙文区展览中心
11
龙文区建区15年成就展
2011年12月底
龙文区展览中心
12
龙文区2012年元旦迎新晚会
2011年12月31日
市实验中学礼堂
13
凯德广场杯漳州群众迎新倒计时晚会
2011年12月31日
漳州师院弦歌广场
14
“我爱幸福漳州、我爱幸福的家”少儿书画展
2011年12月31日—
2012年元月1日
漳州青少年活动中心
15
“建行杯”2011年漳州市业余乒乓球锦标赛
2011年12月31日—
2012元月2日
市乒乓球俱乐部
16
少儿轮滑表演、乒乓球友谊赛
2012年元月1日
漳州市青少年宫
17
迎新春儿童钢琴习奏会、迎新春音乐会
元月1日
漳州青少年活动中心
18
庆元旦漳州市老年人体育健身交流展示(6个项目)
元月份
市区
19
新年车展
元月1日—2日
龙文区东屿村东侧路
20
奇石展
元月1日
漳州画院
21
职工灯谜竞猜
元月2日
中山公园
22
虞愚书法展
元月6日
漳州画院
23
110联动宣传日活动
元月10日
中山公园
24
2012年“春的祝福”文艺家迎新春晚会
元月11日
芗江酒店
25
少儿国学讲座
元月15日(第一场)
2月12 日(第二场)
市图书馆
26
红歌演唱会、少儿歌手演唱会、器乐演奏会
元月中旬
市艺术馆音乐舞蹈厅
27
“首善芗城”新春群众广场文化活动周
元月23日——29日
(正月初一至初七)
中山公园、九龙公园、胜利公园、江滨公园等
广场舞、健身操、交谊舞、唱红歌
正月初一下午3:30—4:30
胜利公园
广场舞专场
正月初二下午3:30—4:30
江滨公园
广场舞、唱红歌、大鼓凉伞、腰鼓、太极健身系列
正月初三下午3:30—4:30
九龙公园
广场舞、大鼓凉伞、腰鼓、健身操、交谊舞、太极健身系列
正月初四下午3:30—4:30
中山公园
广场舞、大鼓凉伞、腰鼓
正月初五下午3:30—4:30
红星美凯龙广场
广场舞、大鼓凉伞、腰鼓、唱红歌
正月初六下午3:30—4:30
江滨公园
广场舞、大鼓凉伞、拂尘操、芗音表演、太极健身系列
正月初七下午3:30—4:30
一职校对面
28
“激情广场”红歌会
元月23日——25日
(正月初一至初三)
九龙公园
29
闽南民俗文化活动(大鼓凉伞、木兰扇、腰鼓、芗剧、京剧票友演唱等)
元月23日——25日
(正月初一至初三)
威镇阁
30
霞漳书屋藏书展
元月23日——31日
(正月初一至初九)
市图书馆
31
第三届海峡两岸新春民俗文化庙会
元月23日—2月6日
(正月初一至十五)
东南花都
①举行芗剧公演(折子戏专场:十八相送、楼台会、访鼠、李妙惠选段之托媒、秦香莲选段之闯宫、杀庙、尉迟恭、三凤求凰选段)
元月27日——28日
(正月初五至初六)
东南花都
②举行文艺公演
元月29日——30日
(正月初七至初八)
东南花都
32
市区公园艺术灯会
元月23日——2月6日
(正月初一至十五)
中山、胜利、江滨、九龙公园
33
芗城、龙文区花灯街
元月23日—2月6日
(正月初一至十五)
芗城、龙文主要街道
34
**公映(放映影片:盛大大阅兵、精武英雄陈真、叶问2、凤凰大侠、喋血孤城、全城戒备、叶问2)
元月25日、26日、27日、29日、31日、2月2日、6日(正月初三至十五期间)
红星美凯龙、中山公园、人人乐广场、蓝田檀香广场、荣昌花园、火车站广场、工人新村
市广电局、**公司
35
“迎新春”市区中国象棋个人赛
元月25日—28日
(正月初三——初六)
工会大厦一楼
36
“迎新春”市区围棋比赛
元月27日—28日
(正月初五——初六)
市区女人街
37
“迎新春”漳州市公开水域冬泳表演赛
元月26日(正月初四)
九龙江市区段
38
迎新春书法美术摄影精品大联展
元月30日—2月7日
(正月初八至十六)
女排腾飞馆
39
第二届漳州小吃文化节
2月2日——7日
(正月十一至十六)
威镇阁
40
全市职工羽毛球公开赛
2月3日—6日
(正月十二至十五)
华阳体育馆
41
庆元宵青少年灯谜竞猜
2月4日(正月十三日)
漳州市青少年宫
42
芗城区第二十一届基层灯谜会猜
2月5日(正月十四)
瑞京路中段
43
教育系统新春(元宵)游园活动
2月6日(正月十五)
漳州一中
44
“龙狮鼓舞庆元宵”军地同欢
2月6日(正月十五)
市人民广场
45
漳州地方文献丛刊展
2月6日——16日
(农历正月十五至二十五)
市图书馆
46
漳州市非遗保护成果展、文化共享工程视频播映
元旦、春节、元宵期间
市图书馆
47
漳台族谱对接成果展、漳州窑精品馆陈列展、漳台民间文化展
元旦、春节、元宵期间
市博物馆
48
张峥嵘剪纸作品展、漳州木版年画作品展
元宵期间
市艺术馆4楼展示厅
厦门好玩还是成都好玩?
漳州民俗文化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民间最为重视的节日。人们黎明即起,燃放鞭炮,互道恭喜,互相拜年。这天早餐闽南人一般不煮新饭,而吃除夕的“余饭”,讨个吉利,祈望来年“有余”。漳州人则吃“甜面线”,俗叫“长寿面”,以喻长寿。初一起床后,晚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要赏给晚辈“红包”,即“压岁钱”。正月初二,冰南人习惯在这一天“请女婿”,许多夫妻都携带儿女,回到娘家团聚。新中国成立后,春节三天(初一到初三)定为国家法定假日,机关举行团拜,民间则举行游园活动。漳州年年都举办“娱春园”里摆有各种商品,同时演出芗剧、木偶戏等文娱节目,游园者云集,汇成人山人海。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历史上叫“上元”节,也叫元宵节。闽南人每逢这一天,都要吃“元宵圆”。夜间公府街悬挂各种花灯,有鸡灯、鸭灯、鹅灯、鱼灯、南瓜灯、葫芦灯那样的固定花灯,也有风车灯、跑马灯、云龙灯、猴子灯、绞螺灯等会转动的花灯。同时还放烟火和舞龙弄狮。漳州草花街是制灯啊场集中的地方,有许多名匠。这一天晚上,凡是新婚的新娘,都要到附近的庙内拜佛,已得子女的在这晚谢佛,无子女的乘此机会求佛赐给子女。新中国成立后,元宵闹花灯、放烟火和舞龙弄狮等漳州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活动,搞得更加热闹了。近几年来,花灯都集中在中山公园,成为“灯海”。各式花灯如百花齐放,艳丽多采。
清明:清明时,闽南一带要吃春饼,做清明果、办酒茶或买糕饼祭扫祖幕。扫墓时要在墓地撒下长条纸箔,在坟地锄草、植树,并给坟堆培土,以表达对过世的亲人的怀念。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机关团体都在清明节组织到烈士墓或烈士纪念碑扫墓、献花圈,或种松树,和举行其他纪念活动,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怀念。
端午:这个节日相传是为纪念公元前四世纪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在闽南端午叫“五月节”。这一天,农村里家家户户要在门楣旁插菖蒲、艾草、焚雄黄酒,或饮雄黄酒,小孩在胸前佩香袋子,驱病祛邪。到了正午,人们要吃卤面,品尝碱粽、肉粽或豆粽。这一天最热闹的是闹龙舟。漳州一带参加竞赛的龙舟船 身长而窄、首尾高高翘起,船头有巨大的龙头雕饰,船身彩绘鳞甲。龙舟上插一枝“头旗”作为竞赛单位的标志。以往龙海县赛龙舟时,都要在江中的浮标上缚几只鸡,让参赛者夺标,现在则改用汗衫、背心等做“标”。
六月半年节:农历六月十五日,闽南农村都要吃“半年圆”。这种圆丸只有“冬至圆”的一半大,不带汤,多染成朱红色。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添上丰盛菜肴,合家进行半年“小围炉”。这“半年节”风俗始自明代。十五世纪明朝中叶,漳州月港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一个港口,市镇繁华,倭冠海贼常伺机骚扰,尤其是夏粮收成后,贼船常偷偷靠岸,突然袭击,见人便杀,见物便抢。于是,人们就安排在农历六月十五日,提前过个“小年”蒸些小圆丸祈求神明保佑平安。有些家庭主妇在盘蝶上将圆丸叠成小山状,并在顶端放上一颗带壳的龙眼干。这“桂圆”寄托着主人“富贵”、“团圆”的愿望。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节。闽南农村在节前,大都要买上坪山柚、文旦柚或蜜柚,陈列在厅堂,到这一天才剥开分给全家人吃,以庆团圆。城乡居民在这一天晚上,都要在天井、门口或阳台上赏月、吃月饼。有的农村妇女叫女儿月下拜神,俗叫“请月姑”,祈求匹配良缘。现在这些古风已在新思想潮流的冲击下逐渐消除。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中国沿海一带的人,这一天要吃蟹酒,爬山登高,游览名胜,最普遍的是放风筝。到这一天人们处处都能观赏到各式各样的风筝,在天空中翱翔。旧时海澄民众还在这天晚上把灯笼系在风筝上,那时满天灯火,引为奇观。
冬至:漳州的风俗,要吃冬至糖圆。节日前夕,家家户户用糯米磨粉搓丸,放置在竹筛上。第二天清晨放入红糖锅内煮熟,作为节日早餐。旧时农在这一天还要到祠堂祭祖。
祭灶: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旧称祭灶日。传说家家户户都有个司灶的“灶君”,是天上派来监视人间的神,每年这一天,灶神都要回到天上汇报这一家人的善恶表现,直到正月初四晚才回来。灶神动身之前,家家户户都要为其饯行,叫“祭灶”。祭灶时,要用酒糟涂在灶口,让灶神饭饱,以求上天后多讲好话。为了给灶神照明,香灯由傍晚一直供奉到天亮。
除夕:在漳州叫“年冥兜”,家家户户都要“围炉”过年。家庭成员在外地的,只要有可能,都要想方设法回来团聚。如果有人没回来,就要给他留一个位子,放上一件他的也服,并在桌上摆一副酒杯碗筷。围炉时,圆桌中间摆上一个火锅,茶肴是一年中最丰盛的。同时,还讲求寓意,如火锅中滚烫的肉圆、鱼丸,意味着合家团圆;一条完整的大鱼,象征“年年有余”;猪脚芋头,表示来年有奔头;并把中蚶壳放在门后,用这人类最古老的贝壳钱币,暗示钱财不外流等等。在旧社会,贫家和富家过年有天壤之别。现在过年,家家户户都能吃到这种丰盛的家宴了。“围炉”过后,晚辈要向长辈“辞岁”,有的还要很秉烛“守岁”,直到天亮。
婚丧习俗:旧社会男女婚嫁依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进行,议婚时用红纸写明男女双方年庚八字,由媒人传给双方家长,双方家长按年庚八字求神部卜,然后议定。议婚成功,即行择日定聘。迎亲前一个月,男方通知女家,随带糕饼等礼物,并送去聘金。婚前一日,女方要将妆奁吹吹打打送往男家。娶亲当日,男家准备鼓乐花轿,由媒人带领到女家迎亲。进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并坐床沿,叫“坐床”。休息片刻后,拜天地,饮合卺酒。新中国成立后,推行新婚姻法,废除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男女婚姻自主,举行新式婚礼,开茶话会,既节约又热闹。但有些地方还保留一些旧的风俗习惯。
丧葬方面:旧社会死者家属要延请僧人或道士做所谓“功德”,超度死者亡魂。开吊出殡之日,亲友披白参加送葬。送葬时排成长队,还要吹哀乐。死后过七日,要做“头七”,请僧人道士念经。必须连续过七个“七”。这自然是很费钱的,所以,即使在旧时,也只有富人才认真弄这些事。现在,漳州办理丧事逐步推行火化,废除土葬和迷信陋俗,用送花圈、挽联对死者表示悼念。对一些知名人士则开追悼会,表彰死者功迹。
爱国歌曲大家唱是在哪里举办的进去要门票吗
当然是厦门,厦门主要旅游景点
台湾民俗村—景州乐园、厦门鼓浪屿、鼓浪屿环岛路、厦门大学、海沧大桥、南普陀寺、厦门园林植物园、厦门集美嘉庚园、菽庄花园、胡里山炮台(荣光宝藏博物院)、集美学村、厦门海底世界、日光岩、胡里山炮台、鼓浪屿音乐厅、金榜公园、鼓浪环岛路、鳌园、厦门大桥、白鹭洲公园、中山路、环岛路、南湖公园、白鹿洞、厦门中山公园、慈济宫、琴园、国际会展中心、莲前街道、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火烧屿生态乐园、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日月谷温泉、龙舟池、厦门第一村—马塘村、集美大学、杏林湾温泉、大轮山、万石岩、皓月园、郑成功演武场遗址、环岛海滨浴场、万国建筑博览、十二龙潭、宋代瓷窑遗址、厦门五老峰、归来堂(陈嘉庚先生故居)、湖里公园特色餐饮
花生汤、海蛎煎、面线糊、沙茶面……如果你去厦门旅游,有经验的朋友们总要提醒你:这些小吃不可不吃。可你若找不到技艺纯正的饭店,那是品尝不到厦门小吃的真正特色的。厦门历史最悠久的风味饭店要数“好清香”和“吴再添”了,但终日食客盈门,很难订到座位。
其实以厦门为代表的闽南菜,隶属于八大菜式里的福建菜,菜式清鲜香脆,注重调汤,口味清淡,酸甜适宜。厦门是近百年来发展起来的港口,菜式风味在历史上以泉州菜和漳州菜为主体,还兼收了粤菜和西餐的风味。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开始,大批年轻的厦门厨师游走列国,大量地吸取了西菜的精华,于是,厦门菜在原闽南菜“清鲜香脆”的主旋律上,有了更多的开拓与创新,一跃成为闽南菜的代表。
如传统菜“加力鱼(闽南冬季盛产的一种海鲜)火工白菜”,过去是以加力鱼头和大白菜先大火、后慢火地将其焖熟,如今是以大白菜将加力鱼肉包起来,投入事先调制的鱼骨高汤中,再装进小瓷盅里,大火蒸透后上席,更显风味。
闽南菜以善制山珍海味著称,口味清淡,所以有人说,它与粤菜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实际上,闽南菜在调汤估味方面自成特色,常用糖、醋、酱等调味,几乎每款菜肴都会搭配两三款酱料,让食客一次品尝到不同的风味。它注重汤料的烹制,以清鲜、醇和、荤香为特色,有“一汤十变”的美誉。
春卷是厦门人过春节必上席的美馔,起源于泉州的传统美食“嫩饼菜”,是一款大家围坐一起自包自吃的菜,寓意全家美满团圆。此菜光是馅料就很不简单,包含有胡萝卜、高丽菜、鲜虾仁、肉丝、海蛎、荷兰豆丝等十数种原料。 吃时先将春卷皮展开,抹上甜辣椒酱,依次撒上炒得香酥的海苔、“贡糖”(古时进贡给皇帝的花生酥)、肉松、芫荽等配料,再夹上十数种原料切丝煮熟的煲仔菜,包成卷状,个中味道何止五种?酸、甜、辣、咸、鲜五味兼备的大卷,吃起来只有一个字:香。
姜母鸭是一道在厦门、台湾都很受欢迎的风味菜肴。选用红头正番鸭、当地的老姜母以及十余种中药材煲制而成。由于红头正番鸭皮薄肉红,无皮下脂肪,味道香醇,口感清爽,据闻还有消脂去滞的食疗效果。 师傅则说,做这道菜费时很长,正番鸭胸肉很厚,幸而没什么膻味,用高粱酒专调的汤汁腌制,起码一整天才入味。
苦螺是闽南地区特有的海产,个头小,身价也不高,味如凉瓜,却仍然抑制不了人们品尝它的兴趣。这“海里的凉瓜”有凉瓜所没有的海鲜鲜味,白灼的时候清爽,熬成汤羹的时候甘甜,味道奇特。
蛏子相当常见,手指头大的鲜肉,打火锅、清炒都不错。但是当它的贝壳布满花线、个头大了一倍之后,我们竟然认不出来了。了解之后才知道,在厦门吃蛏子分两个季节:“一月吃小蛏,七月吃老蛏”,小蛏跟我们常见的分别不大,而老蛏则要蓄养两年再吃,贝壳上的“花纹”有如它们的年轮,标示着它们的资历。 因为肉质肥美,以姜丝、葱花清蒸,即可得其鲜味,当地人为了不浪费,还会用剩下的汤汁蒸水蛋,与龙虾之下铺面线有异曲同工的效果。老蛏性寒凉,厨师建议胃寒的人不宜多吃。
土笋冻是厦门相当有特色的小菜,笋子怎么也能结成冻?此“笋”非彼“笋”,土笋是生长在海滩泥沙中的一种软体小动物,因形似“小笋”而得名。它含有丰富的胶质,经过熬煮后所含的胶质溶入水中,冷却后即成冻,外观晶莹润泽,宛如白玉,口感清脆、味美甘甜,如果佐以萝卜酸、芫荽芥辣酱或美极鲜味汁,吃起来更加鲜嫩爽口。
师傅介绍说:“这道菜对降火消炎颇有疗效,是当地宴会的必备小食。”
厦门美食的核心是海鲜四宝:蟹、虾、鱼、贝,以闽南风味为主体,兼有台湾、潮汕风味,在闽菜传承的基础上,博采各路菜系之长,摒弃粗糙油腻,撷取清鲜香醇,用蒸、炒、煎、炸、焖、炖、熘、
二十年来,海鲜四宝得到大发展,获得全国金奖的就有:“干炸鑚盖”、“绿带鑚包”、“翡翠皇上皇”、“西施浣纱”、“彩蝶蟠龙”、“龙舟竞渡”、“加力鱼炖白菜”、“黄花鸳鸯”、“鹅戏南极水”、“爆炒香螺”、“沙茶鲜带子”、“龙子心相 薄ⅰ肮o筜鱼翅”、“春明鑚合”、“鲜鲍鹅掌”、“虎溪夜月”等等,在京城倾倒了全国评委和美食家,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厦门素菜,原为传统的做法,以豆制品做成鸡、鱼、肚、脚等象形食品。六十年代初,南普陀素斋师傅摒弃象形观念,创造性地素料素做、素菜素名,既讲色香味,又具神形器,把素菜做成美观优雅的大餐,品尝素菜不仅调节胃口,又是一次高雅的艺术享受。如今,南普陀素菜经过近40年的历程,特别是近二十的发展,已成为享誉全国名噪东南亚的高级菜肴了,它已能制作几百道佳肴,可以10天内不重复,已是厦门美食的一张灿烂的名片。
药膳也是随特区建设的进程而产生的,它不再是街巷小摊的“当归牛肉”,也不仅仅是冬令食补的“四物正番鸭”了,而是有全套菜谱的药膳。鹭江宾馆的仿古药膳色香味俱佳,且碟、罐等器皿全系紫砂特制,专菜专用,高雅大方,一席药膳无疑是一次艺术的大餐,令人回味无穷。
闽南文化 中秋博饼
中秋博饼是厦门特有的民俗活动。是在中秋节时用于娱乐的一种游戏,用六粒骰子投掷结果组合来决定参与者的奖品。传统的奖品为大小不同的月饼,专有名为会饼,相传这种游戏可以预测人未来一年内的运气。
歌仔戏
歌仔戏(发音:歌子戏,或歌崽戏,后者在台湾较流行),是20世纪初叶发源于漳州的传统戏曲,故亦称之为芗剧,后传到台湾并得到进一步发扬。“歌仔”有小曲、民歌的意思(歌仔用普通话表达就是“小歌”),歌仔戏以掺杂文言的闽南语为主,让社会大众也能接触文雅词汇或忠孝节义故事,成为早期闽南地区和台湾社会重要娱乐活动之一。
高甲戏
高甲戏,又叫“戈甲戏”、“九角戏”、九甲戏,以闽南语为媒介语进行表演,是福建主要剧种之一,流行于闽南地区,台湾和东南亚闽南人聚居之地。高甲戏形成于清代中叶。高甲戏的剧目来源比较复杂,绝大部份是从提线木偶戏、梨园戏、徽戏、戈阳腔、京戏吸收过来的。
布袋戏
布袋戏又称作布袋木偶戏、手操傀儡戏、手袋傀儡戏、掌中戏、小笼、指花戏,是一种起源于17世纪中国福建泉州或漳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广东潮州与台湾等地流传的一种用布偶来表演的地方戏剧。 [编辑本段]七、市花、市树、市鸟 三角梅</I> 市花
三角梅
1986年10月23日,厦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确定三角梅为厦门市市花。三角梅的学名为: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 Willd
,属于紫茉莉科宝巾属的常绿攀援或披散灌木,木质藤本,叶质薄有光泽,花小,顶生,常三朵簇生于苞片内,三枚大苞片显著,为主要观赏对象。古时称它为“九重葛”,北方多叫“叶小花”、“三角花”,香港则用译音“宝巾”称之。三角梅原产于南美巴西,引种来华,为时已久。其花品种繁多,花色丰富,有红、橙、黄、白、紫等系列色泽及单瓣花、重瓣花和斑叶等多种。三角梅刚柔并济,朴实无华,易于栽植,花色较多,可作盆景。因此,以三角梅为市花,广泛栽种和爱护市花,既可以绿化和美化厦门,又能较好地体现厦门的风貌、厦门人民的性格和厦门经济特区的腾飞景象。
凤凰木市树
凤凰木
1986年10月23日,厦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确定凤凰木为厦门市市树。凤凰木亦称“红楹”、“火树”,属豆科落叶乔木,长成后可高达20米。树冠宽广,二回羽状复叶,羽片10-24对,每羽片有小叶20-40对,小叶呈长椭圆形。夏季开花,总状花序,花大色红,有光泽。荚果木质,长达50厘米。凤凰木原产于非洲,我国南方多有栽培,是优美的庭园树、行道树。凤凰木枝秀叶美,是典型的南国树种,夏日开花荫凉满城,红花簇簇,象征特区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体现厦门的风貌、厦门人民的性格和厦门经济特区的腾飞景象。
白鹭市鸟
白鹭
1986年10月23日,厦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确定白鹭为厦门市市鸟。白鹭属鸟纲鹭科,为世界珍稀鸟类。厦门分布有小白鹭、中白鹭、大白鹭、中国鹭和岩鹭,这也是至今我国记录的仅有的五种。由于它们体羽除岩鹭为暗灰色外,均为雪白色,因此,人们通常统称这五种鹭为白鹭。其中以小白鹭和中白鹭的数量最多,且较为常见。
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需要门票。根据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相关规定查询显示,爱国歌曲大家唱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已购票听众,可凭购票码入园,无需购买公园门票。中山公园音乐堂东临故宫、南接天安门广场,音乐堂所在的中山公园原名社稷坛,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紫禁城的一部分,因此音乐堂被海内外音乐人士誉为中国皇家园林中的音乐明珠。
今天关于“漳州中山公园唱芗剧”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漳州中山公园唱芗剧”,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