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游览路线 游览路线

南京开拓日本旅游团市场旅游路线_南京开拓日本旅游团市场旅游路线怎么样

ysladmin 2024-07-07 人已围观

简介南京开拓日本旅游团市场旅游路线_南京开拓日本旅游团市场旅游路线怎么样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南京开拓日本旅游团市场旅游路线”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

南京开拓日本旅游团市场旅游路线_南京开拓日本旅游团市场旅游路线怎么样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南京开拓日本旅游团市场旅游路线”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2.概述古代旅行的类型

3.延边八景的特色旅游

4.为什么没有日本明星来大陆圈钱?

南京开拓日本旅游团市场旅游路线_南京开拓日本旅游团市场旅游路线怎么样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

       张家港市地处北纬31°43′12″~32°02′,东经120°21′57″~120°52′,张家港市ID号:320582,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江苏省东南部,北滨长江,与南通、如皋、靖江相望;南近太湖,与无锡、苏州相邻;东连常熟、太仓,距上海98公里;西接江阴、常州,距南京200公里,是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交汇处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

       张家港市在全国县城经济百强县(市)中列 第三位,先后荣获了 “国家第一批卫生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生态市”、“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90多项国家级、100多项省级荣誉称号。

       2006年,率先建成首批“国家生态市”,高标准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和“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 2008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张家港市历史久远,拥有10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时间分布在距今2500年至8000年之间,其中南沙东山村遗址的出土文物是长江下游最早的古文化遗址。商末属勾吴之地,晋代设暨阳县,县治即今杨舍镇。

       1962年,从常熟和江阴各划出数个公社,建立沙洲县,1986年9月,批准撤销沙洲县,设立张家港市,现下辖8个镇和常阴沙管理区。全市总面积998.4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85.55平方公里。西北部有江中小岛双山沙,面积18平方公里。境内有沿江岸线71.78公里,其中不冻不淤的深水岸线有33.7公里;大小河道8073条,总长4074.3公里。依托优越的沿江岸线,建有国际贸易商港张家港港、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和占地1.53平方公里的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

       至2006年末,张家港市总户籍人口87.9万人,外来暂住人口46万人。地方特产有并誉为“长江三鲜”的鲥鱼、刀鱼、河豚;始于清咸丰年间凤凰高庄豆腐干;曾被列为贡品、驰名大江南北的鹿苑鸡以及凤凰水蜜桃、高峰鹿液茶、弄里芹菜、拖炉饼等。改革开放以来,张家港人民弘扬“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2006年,张家港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42.5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86.6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48:64.47:34.05。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9.57万元,折合1.22万美元。全年财政总收入136.89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1.09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在全省继续名列第二。全市工业主要以冶金、纺织、化工、粮油食品为支柱行业,2006年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480.1亿元,实现工业利税总额166.89亿元,利润105.34亿元,其中十大企业集团和50家骨干企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总额分别占全市的67%、72%和69%。江苏沙钢集团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永钢集团、华芳集团、江苏国泰国际集团、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4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张家港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2亿吨,集装箱运量45.6万标箱,跻身亿吨大港行列,成为全国首个货物吞吐量超亿吨的县域口岸,2006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25.89亿美元,其0口54.8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5%和33.7%。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1只,国家免检产品25只。

       至2007年末,户籍总人口88.8万人,外来暂住人口60万人。地方特产有并誉为“长江三鲜”的鲥鱼、刀鱼、河豚;始于清咸丰年间凤凰高庄豆腐干;曾被列为贡品、驰名大江南北的鹿苑鸡以及凤凰水蜜桃、高峰鹿液茶、弄里芹菜、拖炉饼等。

       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生态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荣誉称号。2008年,张家港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0亿元,完成工业销售收入3705亿元,财政总收入253.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2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600元。在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全国百强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排名中,张家港市名列第三位。

       2006年,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以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产业这一主线,不断强化科技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科技工作得到强力推进,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推动作用日益显现,有97只项目列入苏州以上科技计划,争取科技经费3879.5万元,全年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达56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比重23.07%,较上年度提高了2.07个百分点。

       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 是中国唯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保税区利用海关保税的独特条件,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出口加工三大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区内化工、粮油、机电、纺织四大特色产业齐头并进,已成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各类优质资源的聚合地、新型产业的集中区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成为中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投资载体,连接国 内市场和海外市场的重要桥梁。

       江苏省张家港保税港区 我国目前唯一一个位于县域口岸的保税港区——张家港保税港区,2008年12月份正式获得批准设立。这是我国第十二个,也是江苏省首个保税港区。

       张家港保税港区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分为码头作业区、加工区、仓储区、集装箱区、大宗散货区等五大功能区域,具有包括仓储物流,对外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港口作业等功能。张家港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徐仲高表示,张家港保税港区将全力打造四个中心:以大宗货物为特色的国际散货集散中心;以长江黄金水道为纽带的流域航运中心;以国际采购为重点的国际分拨中心;以专业交易市场为主体的商品展销中心。在保税港区内,企业可享受便捷的进出境手续、优惠的税收政策、宽松的贸易管制、简化的业务手续等多方面待遇。

       江苏省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 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口的区位优势,具备国际中转、国际分拨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是中国境内开放度最大、政策最优惠的特殊经济区域。

       江苏省张家港经济开发区 以发展机械、电子、纺织、化工、汽配、食品等行业为主,投资条件完备,各类设施配套。张家港经济开发区正日益成为张家港市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招商引资重要载体和发展中的新城区。

       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 是以精细化工为主要特色的化工园,规划总面积13.8平方公里,是张家港保税区的工业配套区,享受保税区的有关优惠政策。位于园区内的化工品交易市场成交量占全国散化市场交易额的60%,名列全国23家最具竞争力化工交易市场首位。

       江苏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 的产业定位是以沙钢集团和张家港浦项不锈钢有限公司为核心,建成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的冶炼、加工为主业,以机械制造、汽车配件、新型材料为延伸产业,正在建设中的冶金物流中心将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优质便捷物流配套服务。

       张家港市沿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位于张家港市北部沿长江一线,开发区东西全长50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是投资建办码头仓储、基础工业和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理想场所,正逐步发展成为以石化、机械、建材、码头、仓储、生态农业等为主体的临江产业聚集地。

       开放型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张家港的经济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出口产品包括纺织、针织、丝绸、服装、轻工、化医、机械、电子等15大类500多个品种,贸易业务拓展到近百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82.7亿美元,其0口28.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1%和44.1%,预计200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将突破100亿美元。

       江苏国泰国际集团2004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2.38亿美元,其0口9.5亿美元,跻身中国外贸30强,中国500强企业第168位,出口额连续多年在江苏省外贸企业中名列首位。

       目前,全市已累计批办三资企业超过1200家,投资总额超过120亿美元,注册外资近60亿美元。美国陶氏、杜邦、雪佛龙菲利普斯,日本三菱、伊滕忠、旭化成,韩国浦项、WIA汽配,德国博泽、南方毛业,法国罗地亚、霞日、波坦等近50家国际著名大公司前来投资兴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7家。

       张家港市非常注重对内开放工作。已有中粮集团、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北京三吉利能源、中集总公司、安徽海螺水泥、铜都铜业、新疆屯河、上海港机等10多家国家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在该市投资兴业。到目前为止,全市建办利用外地资本项目1600多个,注册资本超过50亿元。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2006年,通过组织实施“310工程”(即十大科技攻关项目、十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十大专利产业化项目),企业自主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共有53个项目列入省级以上工业科技计划。其中,国家创新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4项,国家火炬计划17项,高新张铜的“稀土处理紫杂铜直接生产高性能铜合金管材及其产业化”和国泰华荣的“3000吨/年锂离子动力电池电解液”两个项目被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开发省高新技术产品66只、省软件产品9只,贝尔机械等19家企业进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行列,飞翔化工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市前程软件开发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软件企业。有4项成果列入省级科技进步奖,12项成果列入苏州市科技进步奖,获奖数量及档次均处苏州各各市(县)之首。

       2006年,张家港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专家的评审,被正式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这标志着该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孵化服务、硬件设施、发展指标等方面都步入了国家级创业中心的行列。

       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级星火学校,这是该市首个国家级星火学校,为提高全市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实现“零”的突破。沙钢的“棒线材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板带材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飞翔化工的“江苏省功能型精细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被列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市科技局与东南大学、沙洲职业工学院合作共建的张家港市光机电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成。

       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

       2006年,市科技局以“三百”活动为抓手(即:组织百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对接;促成百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组织百名专家、教授港城企业考察活动),全力推进产学研合作。

       “三百”活动扎实开展,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有17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来该市考察、交流,100多家企业赴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洽谈,全市105家企业与110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在扎实推进与清华大学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各项工作的同时,市科技局与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6所高校共建了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全年新建合作项目75项,国泰华荣的“硫烃基烷氧基硅烷”和通力机电的“TL型电脑绗缝绣花机”等两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科技兴贸行动计划,海狮集团的“GXZQ-15S系列石油溶剂干洗机”作为苏州市唯一的项目被列入省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

       专利申请大幅增长

       2006年,该市专利申请超2000件,实现大幅度增长,名列苏州市各县级市第一。市科技局组织17家企业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荣获最佳组团奖和最佳布展奖,有9家企业的11只专利荣获第三届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金奖。

       2006年,该市有17个项目被列入苏州市级以上农业科技项目,其中省级农业科技项目5个,国家级2项。

       江苏七洲的“防治蔬菜疫病和青枯病的芽孢杆菌制剂的研制和开发”被列入省农业高技术项目,使该市在承担省农业高技术计划上实现了“零”的突破;市三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出口鲜切花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列入苏州市首批农业专项,引起省科技厅和国家科技部的关注。

       种子培育、农作物设施栽培取得新进展,神园葡萄种子(5份120克,5个品种)搭载“实践八号”卫星遨游太空15天,为培育更高产、优质、多抗的葡萄新品种打下了基础,开创了我省种子飞天的先河。

       12月16日, 江苏以及长江中下游沿线第一个保税港区——张家港保税港区正式获得批准设立。这也是我国迄今第一个位于县域口岸的保税港区。

       行政区划

       张家港市辖8个镇:杨舍镇、塘桥镇、金港镇、锦丰镇、乐余镇、凤凰镇、南丰镇、大新镇;以及常阴沙农场。

       2021年4月,张家港市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2021年4月,张家港市在2021全国城市传播热度排行榜(县级市)中位居第9。

       2021年2月,张家港市上榜2021中国县域电商竞争力百强榜第23名。

       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推介张家港市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21年1月,2020年中国效率“百高县”名单出炉,张家港市排名第29。

       2021年1月,张家港市上榜2020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榜第9名。

       2020年12月,2020年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名单发布,张家港市名列第21。

       2020年11月,张家港市被推选为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市)。

       2020年11月,2020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名单揭晓,张家港市榜上有名。

       2020年11月,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张家港市入选。

       2020年10月,张家港市荣获2020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2020年10月,张家港市入选第一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发布《2020年淘宝村百强县》,张家港市上榜,排名第72位。

       2020年9月,2020中国综合生活质量百佳县市榜单发布,张家港市排位第40名。

       2020年7月,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出炉,张家港市位列第37名。

       2020年7月,2019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出炉,张家港市位列第3名。

       2020年6月,张家港市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苏南片区)。

       2020年,张家港市上榜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名列第9位。

       2019年10月,张家港市入选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位列第3名。

       2019年10月,张家港市入选2019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位列第4名。

       2018年11月,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公布,张家港市入围

       2017年12月,农业部认定张家港市为全国第二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7年11月,张家港市上榜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往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2017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张家港市为2017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016年12月,张家港市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6年7月,张家港市荣获2016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概述古代旅行的类型

       雨花茶因产南京雨花台而得名。 雨花茶创制于1958年,算不上是历史名茶。此茶以其优良的品质曾先后数次荣获省优、部优产品称号,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

       雨花茶的采摘精细,要求嫩度均匀,长度一致,具体标准是采摘半开展的一芽一叶为原料。

       紧、直、绿、匀是雨花茶品质特色。表现为:形似松针,条索紧直、浑圆,两端略尖,锋苗挺秀,茸毫隐露,色呈墨绿,香气浓郁高雅,滋味鲜醇,汤色绿而清澈,叶底嫩匀明亮。沸水冲泡,芽芽直立,上下沉浮,犹如翡翠,清香四溢。品饮一杯,沁人肺腑,齿颊留芳。

       产地:南京市郊

       特点:雨花茶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茶叶外形圆绿,如松针,带白毫,紧直。

       制作:雨花茶必须在谷雨前采摘,采摘下来的嫩叶要长有一芽一叶,长2.5至3公分,制作过程中全部为手工完成。

       特点:雨花茶冲泡后茶色碧绿、清澈,香气清幽,滋味醇厚,回味甘甜。

       南京雨花茶是绿茶炒青中的珍品,也是中国三针之一,即:安化松针(半烘半炒),南京雨花(炒青),恩施玉露(蒸青),是优质细嫩针状春茶,产于南京中山陵,雨花台园林风景区,以梅山附近出产的茶为上品,这艺茶树与梅树间种,茶芽于三,四月尽吸含有梅花之清香朝露与夜雾,当茶芽萌生至一芽三叶时,于清明前约十天开采直至清明,只选一芽一叶芽叶,采下长度为2--3厘来的茶芽,杀青(高温杀青,嫩叶老杀,老叶嫩杀),揉捻,整形干燥,涂乌柏油手炒,每锅只可炒250克茶,一市斤茶须4.5万个芽叶才是正宗雨花茶。

       雨花茶,以紧,直,绿,匀为其特色,即:形似松针,条索紧直,两端略尖,色呈墨绿,茸亳微显,绿透银光。颇受新加坡,台湾和江浙人垂青,北方,西南知此茶者不多!故价格没真的龙井,碧螺春哪么昂贵,珍品千元即可得,还未形成风气!

       南京特产,也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它外形圆绿,条索紧直,锋苗挺秀,带有白毫,犹如松针,象征着革命先烈坚贞不屈,万古长青的英雄形象,故定名为雨花茶。

       雨花茶主要生长在南京市郊,在原料选择和工艺操作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在谷雨前,采2.5至3公分长一芽一叶的嫩叶,经过杀青、揉捻、整形、烘炒四道工序,全工序皆用手工完成。

       雨花茶色、香、味、形俱佳,冲泡后,茶色碧绿而清澈,香气清雅,滋味醇厚,回味甘甜,有止渴清神,消食利尿、治喘、去痰、除烦去腻等功效。

       1966年起畅销海外,在日本、东南亚一带,人们将雨花茶当作珍贵礼品赠送亲朋好友。

       “雨花茶”因产于南京中华门外的雨花台而得名。

       “雨花茶”在我国茶名中实为罕见,但“雨花茶”的生产历史却十分悠久。约在公元四世纪的东晋时代,南京百姓就有饮早茶的习俗。陆羽在《茶经》中记述了“广陵耆老传”的故事。说的是晋元帝时,有一个老妇人,每天早晨提着一壶茶沿街叫卖,百姓都争先恐后地买她的“雨花茶”汤来喝,奇怪的是,这老妇人自一清早叫卖到晚上。老妇人把卖茶所得的钱全部分给孤苦贫穷的人,贫穷的人都很感激她。这个消息被当时官吏知道,派人把老妇人抓了起来,关进牢里。第二天一清早,老妇人不见了。

       如今雨花台辟有一千多亩,葱郁碧绿的茶园。

       “雨花茶”在我国茶名中实为罕见,但“雨花茶”的生产历史却十分悠久。约在公元四世纪的东晋时代,南京百姓就有饮早茶的习俗。陆羽在《茶经》中记述了“广陵耆老传”的故事。说的是晋元帝时,有一个老妇人,每天早晨提着一壶茶沿街叫卖,百姓都争先恐后地买她的“雨花茶”汤来喝,奇怪的是,这老妇人自一清早叫卖到晚上。老妇人把卖茶所得的钱全部分给孤苦贫穷的人,贫穷的人都很感激她。这个消息被当时官吏知道,派人把老妇人抓了起来,关进牢里。第二天一清早,老妇人不见了。

       如今雨花台辟有一千多亩,葱郁碧绿的茶园。

       茶叶生产由于其突出的比较效益、稳定的经济效益和我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良好发展机遇,已成为我市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首选的重要产业之一,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调查南京市茶业发展的现状入手,认真分析了南京市茶业产业化发展的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初步提出了南京市茶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思路与发展对策。

       一、现状与优势

       茶叶是南京园艺业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较好的专业之一。截止2002年10月,全市茶园面积8.77万亩,其中投产茶园面积5.61万亩,年产干茶170万公斤左右,产值1.42亿元,投产茶园亩均产值2535元,全市茶叶亩产值最高达到9500元,产值、效益均居全国前列。作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南京雨花茶,目前年产量已达20吨,年产值6000万元以上,自1986年雨花茶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以来,已先后制定了雨花茶的产品标准(DB32/T142-1996,2001)、加工技术规程(DB32/T432-2001)、栽培技术规程(DB3201/T003-2002)系列标准,这套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实施,对稳定雨花茶的产品质量、提高雨花茶的市场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推动雨花茶的产业化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建成了南京雨花茶集团、南京中山陵茶厂、溧水县茶叶实验场等一批茶业龙头企业;初步创建了"雪松"、"溧峰"、"钟山"等雨花茶品牌,研制开发了"金陵春"、"平山翠茗"、"七仙银芽"、"浦桥玉剑"、"溧峰翠眉"、"方山紫雾"等一批南京地方名优茶产品;同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销售中心→专卖店→超市、宾馆、旅游景点等三位一体的营销网络。

       2002年10月中旬我们进行了一次面向全市相关区县关于发展经济林果意向的100份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首选种植茶叶的农户占被调查农户的61.5%。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初步摸清了全市茶叶个体经营的生产规模、效益情况和产业化经营模式选择的意向。通过对南京市茶业产业化发展现状的分析,我们认为南京市茶业产业化建设具有以下独特的优势,必须加以充分发挥:

       一是市场优势。我国虽然是茶叶生产大国,与国外有关国家相比,人均消费量并不高。,南京市人均茶叶消费量为500g左右。目前南京市茶叶市场年消费量在3000吨左右,地产茶叶总量在1700吨左右,在本地市场销售的仅有1000吨左右,还有700吨左右的产品销往外地,作为地产名优茶的雨花茶,年生产量在200吨左右,仅占本地雨花茶市场销售总量的20%左右,因此目前南京市茶叶生产还远远不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如果人均消费量达到1公斤,市场消费量将达到6000吨左右,茶叶还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另外南京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具有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等特点,也是全国各类名优茶的集散地,具有较强的向周边地区辐射的功能,有利于南京茶叶走向全国。

       其次是资源优势。其中最突出的资源优势是土地资源的优势,南京市现有130万亩左右的丘陵山区岗坡地适宜种植茶叶,目前大部分是种植山芋、芝麻、黄豆等经济价值较低的经济作物,再加上南京地区雨水充沛、气候适宜,因此大力发展茶叶生产是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的最佳选择之一。

       三是基础优势。南京市发展茶叶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地产名茶的代表--雨花茶也有50多年的历史,长期的生产实践,在茶叶品种的选择、茶园的田间管理、茶叶新品的研制和茶叶市场营销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且茶叶的经济效益和比较效益也逐渐被广大农民所认识和接受,我市茶叶与粮食的经济效益比达10:1以上,茶叶与其它经济作物效益比也达到2:1以上,此外,长期的生产实践也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精通茶叶生产管理和茶叶加工、善于开拓市场的技术和营销队伍,这是南京茶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

       四是环境优势。建设"绿色南京"又为南京市茶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首先是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对茶叶的发展给予连续三年的资金补贴;其次是市政府正在积极开展雨花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申请工作,这项工作对于保护地产名优茶品牌的发展、规范和净化南京茶叶市场、保护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我市茶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从而为南京茶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问题与制约

       1.科技含量不高,制约着茶叶产品质量的提升

       我市茶业科技含量不高,这是我市茶叶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之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茶叶良种特别是无性系良种推广应用的比例相当低,95%以上的现有茶园为种子直播,与无性系良种茶相比,开采迟、芽头不整齐、鲜叶质量低,从而严重影响了茶叶产品的质量;

       二是茶园田间管理技术相对落后,特别是茶园的机械化修剪和机械化采摘技术、茶叶的无公害栽培技术、无性系良种的繁育技术和茶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等普及应用率较低,导致茶叶生产成本相对上升、茶叶亩产量不高,严重阻碍了茶叶商品性、茶园效益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参见图8,单位:公斤),根据浙江省农业厅2001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推广应用机械化采茶技术,每公斤鲜叶成本仅为0.21元,比手采成本0.61元接生65%以上,机采台时产量为243公斤,比手采提高工效10.5倍;

       三是茶叶综合加工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较低,主要表现在茶叶多为初级产品,结构单一,茶叶深加工产品如速溶茶、茶饮料、袋泡茶和茶叶天然产物的提取等几乎是空白,严重影响着地产茶叶产品档次、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2.产销衔接脱节,制约着茶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产销衔接脱节,这是我市茶叶产业化建设的"瓶颈"之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目前我市茶叶生产和经营仍然建立在生产者的小农经济思想和经营者的最原始的买卖关系上(鲜叶和半成品),存在着生产的盲目性和经营者对生产(原料)的依赖性,产加销一体化程度很低,茶叶销售仍然是"提篮小卖",千家万户奔市场,市场风险大;二是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缺乏有效的利益分配和联接机制,缺乏沟通生产与市场的载体,中介组织发展相对滞后,茶叶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低,导致我市茶叶发展总体上水平低、规模小、市场流通无序;三是市场体系不健全,全市现有近400家茶场,却没有一个专业性的茶叶批发市场,经营分散带来市场秩序的混乱,而相邻的浙江省全省建有各类茶叶市场105家,年销售量22017吨,经营额达到11.421亿元。

       3.投入严重不足,制约着茶业发展后劲的增强

       对茶业有效投入的不足,这是我市茶叶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之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茶业建设资金的投入不足,我市新发展的茶园一般每亩投入包括种子、肥料、农药、人工开沟等在500-1000元,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的投入也一般在1500 -2000元左右,导致田间管理跟不上、基础设施不配套、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而全省茶叶经济效益较高的常熟市虞山茶场(每亩茶园产值达到8000-10000元)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每亩投入高达1万元,实现了高投入、高产出的目的;二是对茶园管理的投入不足,特别是茶园有机肥料、田间管理用工和茶园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茶园园象差、茶园退化、单产低、效益下降;三是茶叶加工环节投入不足,特别是对名茶生产机械、茶房建设、环境卫生建设等投入不足,导致茶叶产品加工水平较低、产品质量受影响、产品趋同缺乏特色等。

       4.运行机制落后,制约着茶业规模的扩张

       目前全市一些大的国有茶场仍然存在着"吃大锅饭"的现象,经营体制僵化,运行机制明显落后,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不少国有茶场安于现状,产品销售仍然主要依靠集团消费,还没有真正走出茶场走向大市场,缺乏开拓市场和做大做强企业的意识和动力,导致企业经营规模和经营效益停滞不前,到目前为止,全市茶叶企业经营规模最大的也不过700万元左右。

       三、思路与对策

       南京市茶叶产业化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茶叶增效和茶农增收为目标,以科技为依托,以创新为动力,以实施名牌和产业化经营为战略,实行区域化布局、企业化运作、标准化生产、系列化加工、超市化经营和品牌化开发,通过产业化建设,使我市茶叶产业逐步达到品种良种化、产品优质化、生产机械化、服务社会化和效益最大化。

       (一).认真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围绕建设"绿色南京"的总体目标,要做大做强南京茶叶,首先必须要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好南京市茶业的总体发展规划。立足现有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扬长避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实行区域化和规模化种植,逐步形成区域特色和区域优势,形成规模效益。在茶叶品种上优先发展良种茶,在产品开发上重点发展名优茶,在产品质量上重点发展无公害茶叶,既要秉承传统优势,又要不断开拓创新。

       (二).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南京茶业的科技水平

       要以科技为依托,不断提高南京茶业的科技含量。重点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引进和示范推广茶树优良品种特别是无性系良种,力争到2010年全市无性系良种茶园占全市茶园总面积的20%,尽快提高全市茶叶原料的质量;二是大力引进和示范推广先进的茶园生产管理技术,特别是茶园的机械化修剪和机械化采摘技术、茶叶的无公害栽培技术、无性系良种的繁育技术和茶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等;三是大力引进和示范推广名优茶加工技术和茶叶深加工技术,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雨花茶作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和江苏省名牌农产品,具有较大的品牌优势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日趋个性化,雨花茶的加工工艺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此必须积极实施雨花茶振兴工程,重点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要积极进行雨花茶机制工艺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实施雨花茶生产的协作攻关计划;二是大力开展雨花茶原产地域保护的申报工作,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雨花茶原产地域保护的申请工作;三是尽快创建雨花茶质量保证体系,促进雨花茶早日成为无公害农产品。

       (三).实施产业化经营,稳步提高南京茶业的整体效益

       南京市茶业发展实施产业化经营战略,应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重点培育茶叶市场竞争主体

       南京茶叶的发展要再上新台阶,实现持续、高效的发展目标,就必须花大力气重点培育茶叶市场的竞争主体,包括茶叶的龙头企业、产品专业市场、行业协会、业合作组织等,花大力气示范推广各种产业化经营的高效运行模式,例如"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合作社连接型"、"专业农协服务型"、"批发市场辐射型"等。特别是加大对茶叶龙头企业的扶持,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力争在近几年内实现五个统一,即统一标识、统一质量、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包装、统一对外营销。以全国名茶雨花茶为拳头产品,打响地产名优茶的品牌,拓宽我市地产茶销售渠道,占领国内外茶叶市场,特别是北方茶叶市场,提高我市茶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市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做出新贡献。

       2.积极实施名牌发展战略

       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是茶叶产业化经营的迫切需要,也是应对茶叶入世的重要举措。首先树立名牌观念,增强创名牌意识是茶叶创名牌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其次制定有利于创名牌的政策措施,积极扶植茶叶产品创名牌;此外,还必须建立和完善茶叶创名牌的管理体系,才能确保茶叶产品品牌的长盛不衰,

       另外,注册集体商标也是茶叶创名牌的一个有效途径。由于目前我市农副产品注册商标的申请人多为单个农户或单个企业,经常出现"一片自然地区,一种特色产品,多个注册商标"的分散局面(例如雨花茶的多商标现象)。显而易见,单个申请人生产规模小,无力进行商标宣传,无力进行相应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再加上同一产品不同注册人之间可能产生的恶性竞争,造成商标知名度提高缓慢,或者根本就没有知名度,好不容易注册到手的商标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因此申请注册集体商标最大好处是:在不改变单个成员身份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共同使用统一的商标把所有单个成员的生产经营能力有效地组合起来,形成数量优势,显现规模效应。

       3.进一步示范推广标准化技术

       没有标准化就不能实现茶业发展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没有标准化也就不能创造真正的茶叶名牌,没有标准化茶业也就不能真正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因此,我们应在大力示范推广现有雨花茶系列标准的基础上,加快其它地产名优茶生产、加工和产品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应用,让标准化贯穿茶业产业化经营的全过程。从茶园生态建设、良种选择、鲜叶生产和加工包装以及销售的全过程均要执行无公害质量标准,确保茶叶质量的稳步提高,创立绿色品牌,树立绿色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加大茶业投入,不断增强南京茶业的发展后劲

       首先是要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大力鼓励和吸引"三资"资本开发茶业,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强茶园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特别是茶园生态环境的建设;其次是要加强对茶园管理的投入,推广应用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努力提高整体生产水平;三是要加大对茶叶加工体系建设的投入,重点配置先进的名茶生产机械和建设安全卫生的加工配套设施,从而进一步增强南京茶业的发展后劲。

       (五).创新运行机制,迅速扩大南京茶业的发展规模

       一是加强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组织创新的核心是茶叶基地建设的企业化,机制创新的核心是企业的民营化,要逐步推进全市国有茶场的改制工作,力争早日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二是积极鼓励引进外资和采取合资、合股、合作、合营等多种形式联合共同开发南京茶业,逐步建立国家、企业、集体、农民、个体以及外资等多途径、多元化的投资结构和投资机制;三是加快农地使用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积极为规模化发展茶业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市场价格(特级):100元以上/斤

       市场价格(一级):60元以上/斤

       市场价格(二级):40-60元/斤

       市场价格(三级):20-40元/斤

延边八景的特色旅游

       简单的来说就是:车马舟楫。

       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极为漫长,达到两千多年,而之所以封建社会制度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情况,那就是,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制度统治期间,尤其是在各个统一的朝代统治期间,中国封建社会的在政治上还是比较安定的,上经济上也是比较繁荣的,甚至在技术上也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遥遥领先于世界的。而所有这些条件的存在,一方面保证了封建制度的统治地位,维持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另一方面,显然,也给旅行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其中,以都江堰和灵渠为代表的水利工程技术和由此带来的农业生产的进步;还有后来手工业、矿业、纺织、造纸、陶瓷等方面的发展,都使得近代以前得中国在科学技术上和社会经济方面领先于西方世界。据研究表明,在世界科技发明中,有一百多项世界第一出自这一时期的中国,使得近代前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大大领先于世界!

       旅行中,一项重要的因素便是交通。可以说,旅行与交通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而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水陆交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代便有水运的记载。战国与秦朝的“郑国渠”、“灵渠”都是水利史上光辉的篇章。并且,从汉朝以来,我国历朝历代封建王朝都将漕运作为国家的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因此,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水利交通十分发达,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其中对水陆交通贡献最大的朝代首推隋朝。从隋文帝时期开始便打通了从淮水到长江的水陆。到了隋炀帝时期,又先后开凿了通济渠(由黄河连接汴、泗两河直通淮水)、永济渠(到达黄河以北的涿郡)和江南和(经由镇江、苏州至杭州,直连通长江与钱塘江),最终构成了华北与江南密集而发达的运河网。同时,当时天然河流的通航能力也十分优良,隋炀帝三下扬州,大型龙船、官号无数通行方便,可见其水运能力之一斑。而到了元、明、清时期,由于三个朝代都建都北京,为了更好的管理国家,运输所须,国家又开始了海运的发展。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便是我过的泉州,相传,马可·波罗就是从泉州开始的中国之旅,而仅仅是当年因突发事故沉没在泉州海域的大小货船,其沉睡在大海之中的货物也不计其数,形成了“陶瓷的海底世界”。可见当时海运的发达程度。我们说,虽然在封建社会时期,水陆交通的发展是由国家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所需,但是,在客观上却大大便利了人们的旅行,通过水陆往来各地成为人们旅行方式的一种很好的选择,从而促进了旅行的发展。

       在水陆交通获得极大发展的同时,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陆路交通也有长足进步。自秦朝以来,陆路的建设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的建设共同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秦朝以后,陆路交通的建设则不仅仅表现在道路本身的建设上,还通过其辅助设施的建设表现出来。驿站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驿站是历朝历代政府沿水陆和陆路建设的馆舍机构,其最初目的在于传送官方文件和国家物资,后来也开始招待来往的国家公务人员,甚至是至休人员。驿站可以提供宿舍、车马、船轿、人力、米粮以及饲料等等。其功能很类似于现在的饭店。我国驿站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在周礼和先秦的典籍中就可以看道,当时就有传、置、邮、驿的记载,但是,那时驿站的设置并不十分普遍。经历了各个封建王朝的不断发展,到唐朝,驿站的发展便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据记载,当时每三十里设置一驿,而在《新唐书·百官志》中记载,唐朝设置驿站共计1639所。按照这个数字计算,设置驿站的道路就应该有25000公里以上。可见当时陆路交通的发展状况。而到了明、清时期,驿站则更是扩展到内、外蒙古、新疆以及西藏等地区。

       而交通的发达,使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导游图。据考证,中国最早的导游图出现于南宋时期。其间,高宗赵构将都城从开封南迁至临安(现在的杭州)。建都后,杭州的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游乐业兴起,故有“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杭州做汴州”的诗句。《地经》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地经》的内容,类似于今天的交通导游图,印刷精致。图中,以杭州为中心,将南宋皇室所属的地域各城通向杭州的道路、里程以及沿途可以提供歇息的旅馆、饭店等均一一标明,对旅行和游览有所帮助,所以《地经》问世后,就受到大家的欢迎。《地经》使用的时间也比较长久,相传直到马可·波罗到我国杭州时,也曾经购买此书,作为旅游线路中的参考。

       由此可见,我国封建社会水陆、陆路交通的发达程度。这些,很显然都为旅行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另一方面,在交通条件发展的同时,经济条件也日渐成熟起来。我国的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一直在世界处于领先的水平。自汉朝以来,中国由于经济上的强盛,在亚洲范围内有很大的影响乃至欧洲的罗马帝国、希腊帝国也都先后和中国进行过经济上的往来。旅行发展所需要的经济条件了物质基础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不断丰富起来。社会有能力使一些劳动力从粮食等基本生活用品的生产中解脱出来,从事服务性行业,这也就为旅行的发展提供了另一个重要条件。同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之后,也要求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旅行自然成为一项不错的选择。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旅行的种类也是丰富多样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1)帝王巡游

       继承了奴隶制社会的特点,并且在经济能力、闲暇时间以及政治统治的需要上,帝王的巡游都要比普通社会成员更加方便。并且,由于当时社会中的流行趋势常常由帝王、封建官僚、权贵等势力所引导。因此,帝王巡游其实也部分的引导了封建社会中国旅行的发展。所以说,帝王巡游是当时一种极为重要的旅行形式。而且,这方面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其中,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康熙、乾隆等更是最典型的几个代表。虽然其巡游、巡幸、巡狩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其中总要包含或多或少的享乐的原因和休闲游览的欲望,这些,由于帝王所处的特殊的地位,都必然影响到当时的社会范围内的旅行的发展。

       (2)官吏宦游

       由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古代官吏的宦游也十分繁多。奉帝王之命往返于国内各地的官员有时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甚至部分官员为了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原因千里迢迢远赴异域出使,可以说,这也是现代公务旅游的早期阶段。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大概要数西汉的张骞和明代的郑和两人。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不但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中,也写下了光辉的一笔,他为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了永垂史册的贡献。张骞是西汉著名外交家、探险家和旅行家。曾经奉汉武帝的派遣两次出使西域,累计长达1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原因开始是处于军事上的需要。为了实现汉武帝远交近攻的军事策略,张骞远赴西域去联合当时与汉帝国一样,同为匈奴敌人的大月支,这是一次空前的壮举,被史学家称为“凿空”,历时长达13年。这次出使,张骞虽然没有完成军事上的外交任务,但是,搜集了大量的西域风土人情的重要资料,掌握了西进的交通等相关情况,为后来的旅行做了必要而充分的准备。张骞的第二次出使历时5年,其带领的使团本次主要以外交和经济交往为目的,先后到达了大宛(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康居(现在的哈萨克)、安息(现在的波斯)、大夏(现在的阿富汗)、身毒(现在的印度)、条支(现在的伊拉克)、大秦(现在的罗马)等国家,完成了出使的任务,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连通了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古代交通,为中外的交流、交往开辟了新的纪元。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在我国民间和史料上也有广泛的影响力。当时的西洋指的是中国南海以西,包括印度洋及其沿海地区。郑和曾经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舰队七下西洋,累计历时28年。他们先后到达了印度半岛、马来半岛、南洋群岛、印度、波斯、阿拉伯,最远处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共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的舰队出访,其最初的目的仅仅是为打开中国海上对外贸易的通道,但是,其历史影响却远远超出了这一目标,这些航行,加深了中国和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起到了对外宣传的重要作用,并且扩大的贸易,也引发了各国人民到中国旅行的愿望,其影响之深远远非出使的最初目的所能预见。并且,郑和本人也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其航海壮举比哥伦布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而且,技术、航程、规模、组织等方面也在当时世界上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3)经商旅行

       由于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历史极为悠久,商人一词可以追溯到商朝。并且虽然中国古代国家政治机构为了保证粮食生产一直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个别王朝还出现了歧视商人的政策,例如,商人不可以穿着丝绸等。但是,中国商业却一直随着中国精美产品的生产和经济的繁荣而不断发展繁荣。而且,随着中国古代水陆、陆路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加之商人的不断努力与开拓,中国历史上形成了相当一批举世闻名的“商路”,使中国的货品行销五洲、文明世界,经商旅行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历史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直至今日,部分商路又演变为历史古籍成为现代旅游的优良资源。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等。

       (4)文人游学

       中国自古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语。因此,中国的很多文人都有游学的经历,他们走遍了中国的名山大川,漫游名胜古迹,留下了很多经典的传世佳作。其中,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柳宗元、欧阳修、苏东坡等人都是此中典型的代表。

       以我国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为例。李白出生于亚碎叶,其父李客,为富商,家道殷实。李白青少年时期,唐代游侠之风盛行,李白读书学剑,二十岁前后便游历成都、峨眉山等地,留下了游历蜀中山水的许多诗作,其《蜀道难》家喻户晓。他遍游蜀中山水名胜,广泛接触社会生活,视野、胸襟开阔了。二十五岁时怀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漫游生活。出三峡,经襄阳、武汉至金陵(现在的南京)、扬州,回到湖北。27岁到35岁时虽然基本定居长安(现在的西安),但是期间,北游洛阳、龙门、嵩山、太原;东游齐鲁,登泰山;南游安徽、江苏、浙江,游踪遍及半个中国。35岁后离开长安,再度游历了江苏、浙江、安徽等地。43岁与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甫、高适同游开封、济南。分手后,又南游江浙,北涉燕赵,来往齐鲁之间,以梁(现在开封)、宋(现在商丘)为中心“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直到晚年还曾到达巫山。可见,李白的一生都与旅行游学有着不解之缘。这也部分地代表了古代文人的游学生活。

       另外,由于我国古代政府的人才选拔是通过科举的方式,而学子考学往往要赶南纬(南京的进士考试)或北纬(北京的进士考试),因此,举子赶考也就往往必须有一段旅行的必要。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形式的文人游学。

       (5)专业旅行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很多专业技术水平都远远领先于当时世界其他国家,这就要求有众多的有识之士投身于专业研究。而很多的专业研究又都要求一定的旅行经历,这就形成了另一种旅行形式,专业旅行。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包括:郦道元、徐霞客和李时珍。

       其中,郦道元志趣于江河水利事业。其所著的《水经注》是为魏晋人的一部地理书《水经》作的注,兼具科学与文学性,记载了河道水利,并且,因水记山、因山记景、因景记人。为了此书的写作。郦道元对于中原水利系统作了大量的实地勘察,对于我国中部130多条河流以及1200多条水道都有调查研究。与此类似的,还有《河水注》以及《洛阳伽蓝记》。其中,《洛阳伽蓝记》是记述佛寺园林风物的建筑著作,作者北魏杨铉,以北魏洛阳的佛寺魏中心,广泛记述了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历史沿革、掌故传闻等,作者的写作也是建立在资料的亲身游历上完成的。

       徐霞客,江苏江阴人,鄙弃科举,终身从事游历,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和旅行家。其著作《徐霞客游记》由作者游历祖国各地时所写的日记汇集而成。作者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每至一地,必考察其地形、地质、水源等状况。其以地理学家的眼光记述山川大河,旅行与写作都服务于地理学爱好,可以说,也是专业旅行的典型代表。

       (6)宗教云游

       象其他许多宗教国家一样,由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拜火教、犹太教先后传入我国,我国从很早开始就有了宗教云游的记载。我国古代更是将宗教的信仰者为修行问道而云游四方称为游方。由于宗教云游在我国的长期发展,在我国更是形成了佛教四大圣山、道教五大名山等名胜,吸引着众多的信徒。而所有宗教云游中最富盛名的,只怕要数玄奘与鉴真两位大师。

       玄奘,由于一部《西游记》闻名全球,而他的经历,虽然不象西游记中描述的一样奇幻,但是,从他本人奉唐太宗之命所著的《大唐西域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奇迹般的游历生涯。该书记述的是他本人的亲身经历,记载了他所到的110多个国家和传闻中的28个城邦、地区、国家的情况,成为研究中亚、西亚和南亚的重要历史地理科学巨著。

       鉴真则是以其6次东渡日本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抵达日本宏扬佛教与中国文化所取得的积极而重要的历史意义传为美谈。

       (7)节庆聚游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重视节庆的民族传统,每逢佳节常常有各式各样的节庆聚会。春节的庙会、元宵节的灯市、清明节的踏青春游、端午节的龙舟庙会、中秋节的赏月家庭聚会、七夕节的观星鹊桥会、重阳节的登高会等等,都会吸引各地的人们作长途或短途的旅行。其中的春节、中秋节聚会旅行都部分地类似今天的探亲旅游。

为什么没有日本明星来大陆圈钱?

       延边是著名的旅游风景区,被联合国确定为“人与生物圈”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吉林八景之首的“长白飞瀑”,千里图们江畔独特的自然景观,别具一格的吉林八景之“一眼望三国”的边境风光、悠远的古渤海国遗址,浓郁的朝鲜民族风情等,更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延边八景”从自然山水和人文史迹,全方位地反映了边疆少数民族的特色。 风情延边,魅力长白

       ——圣洁的山水欢迎您! 一. 六顶佛光 位于敦化市区

       二. 满天繁星 位于汪清县南

       三. 人间仙景 位于和龙市南

       四. 崇善山水 位于和龙市南

       五. 三墩连城 位于延吉市区

       六. 双城对峙 位于珲春市郊

       七. 白衣乡情 位于安图县南

       八. 佛指朝天 位于龙井市郊 延边八景之首

       敦化历史悠久,属于长白山余脉丘陵地带,这里牡丹江环绕而过,依山傍水、地势开阔,群峰环绕、紫云缥缈、游龙衔珠。六顶群峰环绕,伸延广阔,向东北部是栖息着丹顶鹤、大雁、野鸭、鸳鸯等珍贵鸟类雁鸣湖风景旅游区;西北部是神奇秀美,垂直植被景观带明显老白山风景区。六顶山风景区位于敦化市区南5公里处。

       主体地理坐标: 地理坐标:43°32'30.05北;128°12'50.48东。

       敦化原名敖东城,亦称阿克敦。是清代古城池的名字。“敖东”系满语“鄂多哩” (又称额多力)的转音,其语意为茂密的山林。公元698年, 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率众在此筑城自固,建都称王,号称震国。公元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始称渤海国,建都于忽汗城,即今敦化。到了明清时期,又被称作敖东城。作为满清皇族发祥地,清初这里被封禁达二百年之久,西南部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渤海国古墓群,东南部是亚洲地区最大的佛教尼众寺院正觉寺。

       《六顶佛光》

       扬眉

       千年古都百年县,十座王陵一佛光,

       绿水缠绕渤海郡,川流德荡敦化扬。

       渤海墓群 :

       位于敦化市区南5公里牡丹江右岸六顶山南坡山坳,唐代渤海国前期王族墓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顶山东西走向,有起伏相连的山峰6座,最高峰标高603米,由此向东南伸出一山脊,山脊两侧皆为墓地,有石室封土基80余座。

       代表性的第三代王大钦茂次女贞惠公主墓,出土有陶器、玉区、勇金钢饰件文物和墓碑。碑作圭形,通高90厘米、宽49厘米、厚29厘米,文21行,汉字阴刻,楷书真字700余,石碑周围阴刻藻饰和卷云纹图案。碑刻于公元780年。碑文证明渤海国这时已使用汉字,流行骈体文,娴习书法,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同时出土的石狮2尊,造型雄浑,形象刚健。这些都证明唐朝文化对渤海国深刻的影响,已经深入渤海郡国的日常生活中。

       正觉寺:

       正觉寺位于敦化市东南郊,六顶山旅游风景区内,距市区4公里。为该寺第三代传人旅美高僧,释佛性大法师于1993年恢复重建,大法师也传教于美洲,并在美国建有佛教道场。大法师含辛茹苦,在海内外广募佛财,重建寺院。该寺院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使尼寺更具仁慈的神韵。 寺院分殿堂区、生活区、佛学院三个区。中轴线上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互殿和藏经殿五座双檐大殿随山势渐次升高,钟鼓楼与牌楼门相映照,俯瞰一池碧水。其中,大雄宝殿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高居于饰有九龙墨石雕御道的三层围栏月台之上。 殿内高12.5米的三尊樟木大佛,以及释迦牟尼成道陶瓷壁面,八根汉白玉盘龙柱,云南剑川青皮木雕隔扇门,华贵的藻井均属届宇建筑之精品。六角六亭的观音殿更别具特色。殿中用6.6公斤纯金贴面的六面体六千只手眼观音圣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杰作。 新修建的大佛,身高48米,巍峨耸立在六顶山顶。后期,有人把“顶”渲染为“鼎”,亦称“六鼎佛光”。

       精美的石雕、木雕、彩绘与赵朴初等名家墨迹都为寺院增添了光彩。别墅式小洋楼与大殿区传统的中式 建筑相互照应,伴着青烟雾霭,衬托着湖光山色,鸣响着钟声佛号,愈加显得幽静。正觉寺不仅是宗教文化的杰作,也是古今建筑相结合的典范,是利用现代建筑材料,通过旧古的建筑手段完成的仿古建筑群,是杰出的艺术艺术精品。 延边八景之二。

       满天星风景区是由满天星水库为主体构成的,位于汪清县百草沟镇境内,形状如一条张开大口的蝮蛇,盘踞在丛山密林里,下衔百草沟遗址。

       地理坐标: 43°11'9.20北;129°38'58.41东

       汪清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东北部, 汪清”源于满语(女真语)本音“旺钦”,意思为“堡垒”。后又改叫大肚子川,大肚子川名称的由来是因这里的小平原中间宽而得名。设县之后,将“钦”改作“清”,又因当时奉天兴京(辽宁新宾)之东有一旺清边门,音义同此,再更“旺”为“汪”,故得今名。

       《满天繁星》

       扬眉

       三十六景在边廷,民风淳朴百业兴,

       满天繁星天外落,一湖荡漾水汪清。

       满天繁星位于汪清县,这里距州府延吉市和图们市各约50公里,交通便利。总面积56.7平方公里,其中湖面10.5平方公里,最宽处2118米,最窄处100米,湖长18.7公里,是满台城电站拦河坝建成的人工湖。景区景观集中中、景点独特。古老先人的遗址,美丽动人的传说,大型的湖谷造就了满天星独特的风光。

       满天星景区共分八大景区、三十六个景点,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而成。八大景区中,龙龟岛景区和双水景区的一部分,被规划为中国朝鲜族文化风情博览城。

       1.龙龟岛景区

       面积6.03平方公里,有风景区内唯一的三面环水一面连山的龙龟岛。它西北高峻,东南平缓,具有独特的地貌形状。从百草沟进入风景区,首选映入眼帘的是跃出宽阔水面的陡峭石壁,高低起伏,长达千米,蜿如一条蓄劲千年、腾空待飞的蛰龙;而从双水景区观看,则象一只千年神龟,沉睡在碧波荡漾的湖中;登高俯视全岛,则又见蛰龙伏於龟背之上,故名之曰龙龟岛。其中的 白衣女石像,高18米,重260多吨,耸立于高高的仙女峰上。由水泥阶路、木桥、龙龟洞等组成了通往仙女峰的通道。

       从景区一号码头到拦河坝乘游轮往返一趟需时约二小时,在乘船观光途中,游客可自备食品,边游览边餐饮,领略自然和谐的无拘束生活,其乐无穷。 景区内植被茂密,森林盖率达到90%,湖的基底是坚实的山体岩石,没有泥土混杂;湖水依靠原始森林里中的山水和地下涌出泉水来补充,清澈见底,泛蓝飘绿,如玉似胨。湖滨旁幽深恬静,倒映着巍峨的山峦,湖中央波光粼粼,犹如飘落的满天繁星,远眺幽深,近观灵秀,湖光山色形成了开朗、大气磅礴的北国风光。

       2.中国朝鲜族文化风情博览城

       传统村落一个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朝鲜族的旧式村落。一组反映朝鲜族迁徒历史包括:窝棚、地窨子、木楞子、草房的建筑群;三座悬山式、庑殿式、歇山式的典型民居,室内陈设完全再现当时原貌,包括织布、打糕、椿米等生产工具村头有水车、磨房、泉眼、还有男女村民、老人、孩童。穿旧时衣,着旧时裳,使用旧时工具,按旧时习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朴的小农生活。这一景区,为躲避城市喧嚣的游人提供了一个恬静惬意 的世外桃源。喜庆园一座放大的朝鲜族标准民居,外观按传统风格修建,内部按现代标准装修。平时按传统婚礼的习俗进行布置,通过、放像、解说等多种手段进行介绍,定时进行婚礼等各种人生礼仪表演。节假日可根据游客预约,承办抓周、婚娶、花甲、回婚等礼仪宴会和喜庆活动。 延边八景之三

       仙景台风景名胜区是2002年经批准的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国家旅游局批准的AA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32平方公里。 该景色位于和龙县境内,自然景区群峰秀丽壮观,主峰平地拔起气势磅礴,山峦奇特。每个峰群上都有美丽的风松群、金达莱。山上山下泉水四季长流,草长沟深,鸟鸣山幽。景区地理坐标:42°21'32.86北;129° 0'56.78东

       景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境内,隔图们江与朝鲜相望,距自治州首府—延吉市100公里,距长白山195公里。 仙景台风景区是奇峰、奇岩、奇松、奇花、云海日出等300多处荟萃的景观。

       《人间仙景》

       扬眉

       山高岭峻海风来,诸仙游乐云雾开

       紫气缭绕和龙峪,人间仙景第一台

       仙景台风景名胜区的人文历史渊远流长。据《新唐书》[渤海传]记载,公元742年,曾是渤海国三代文王大钦茂的游览遗址。到19世纪中叶,虔诚的佛教徒在仙景台七星岩东侧建成七星寺,从此,佛教文化在仙景台地区广为盛行直到现在,当时的甘露泉(仙井),现在仍供国内外游人饮用。

       仙景台的群峰、群岩是在长白山火山运动和图们江上游的地理作用下,由多组裂隙和层状风化塑造了的花岗岩地貌景观。 仙景台风景的美突显在群峰之“雄伟”,悬崖绝壁之“险”,天然雕塑岩之“绝”,奇松之“妙”,云海仙岛之“仙”,金达莱花之“艳”,金秋黄叶之“美”,雪花银装之“神”等,以“奇”闻名的典型的花岗岩天然雕塑博物馆。

       仙景台风景区总面积为32平方公里,奇峰、奇岩、奇松、奇花、云海日出等奇景荟萃的世界。奇松群多在悬崖峭壁上生长,苍劲多姿,狂态万千,有卧、在俯、有横、有弓,似蛟龙像游龙,如飞龙像盘龙,那飞升腾云之势,令人赞叹不己,浮想联翩。仙景台的群峰奇在峻秀壮观,直插云霄,鬼斧神工,千姿百态。在从不同的角度看形态万千,有的像骆驼,有的像金龟,有的像仙人头,有的像仙耳朵,有的像大象鼻子,有的像扇子,形象万千。

       每到百花盛开的春天,朵朵金达莱花格外鲜艳夺目。登上峰顶云海景观更是奇特,滚滚白云时而攀上峰顶,时而像巨大的瀑布泄入山谷。笼罩整个景区的朝雾祥云间隐约显现的奇峰异岩,好似诸仙相会在天境舞台。每当云海中的旭日东升,更会引您走进另一个天堂仙境,自古就有“人间仙景第一台”的美称。 延边八景之四

       图们江在和龙县南部崇善边境地带表现的最为幽美,这里有著名的军舰山,山上石壁陡峭,林木茂盛,山花鲜艳。军舰山下是清澈微绿的江,水清可观鱼。在江边垂钓,用江水熬汤,味道特鲜美。崇善风光自然神美,没有半点人工雕琢的痕迹。加上长白山自然景观带、天女浴躬池、中朝边境第一块界碑、图们江源头、金日成钓鱼台、红旗河瀑布等极具旅游丰韵的景观来衬托,为这里增加了亮丽的色彩。崇山山水地理坐标在:42° 5'30.41北;128°58'47.29东一带。

       图们江两岸的自然风光、边境神奇的风貌,朝鲜族民俗民风在这里最为典型。崇善山水自然而神美,没有半点人工雕琢的痕迹,深居边疆,不染俗尘,吸引着广大游客来探询。国家著名的画家和美术院校常组织学生来此写生绘画,探询人类最质朴的民风。

       《崇善山水》

       扬眉

       长白山高沟壑深,圆池碧绿静无痕,

       一江春色垂钓晚,崇善山水不着尘。

       这里是图们江发源地,它发源于赤峰西北部三公里丹树林的林间溪水,流经至赤峰西部 1.5 公里处,与朝鲜之红土水汇合,绕过赤峰南麓东麓,流至赤峰东半华里的地方,与发源于圆池的弱流河相汇,继而向东南方向流去,流至西距赤峰 6.5 公里处,有朝鲜的石逸(乙)水来注,水势渐大,继续流向东北,于广坪 8.5 公里地,有朝鲜的红丹水来汇合,又蜿转朝东北方向流去,在崇善西,有红旗河汇流,东南侧又有朝鲜的西豆水注流,故这里有“三江口”之称。

       崇善山水景区位于和龙县南部崇善镇的边境地带,这里的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达98%,大气、地面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清新的空气、幽雅的环境、洁净的水土,为开展生态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属于长白山东麓,其植被属典型的长白山植物垂直体系。

       1.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地貌主要是由玄武岩所组成的倾斜熔岩高原,土壤为山地棕色泰加林土,是针阔叶混交林景观带,以红松为代表树种,尚有长白落叶松、红皮臭松、鱼鳞松,长白松,以及紫杉;阔叶树木有:春榆、蒙古栎、水曲柳、胡桃秋、山杨、白桦、大青杨等。

       2.在海拔1.000--1.800公尺之间。地貌主要是由玄武岩组成的倾斜熔岩高原,土壤是山地棕色泰加林土。是针叶林景观带,在阳坡的森林植被以红松、冷杉为主,阴坡是针叶林亚带,主要植物群落是鱼鳞松 臭松。

       3.在海拔1.800--2.000公尺之间,地貌是长白山火山锥体的下部,地势陡峻雨量丰沛,土壤为山地生草森林土,是高山岳桦林景观带。这是个特殊的结构带,这里山地苔原和森林成分彼此渗透,形成了复杂的植被镶嵌性,乔木以高山岳桦为主,尚有云杉、落叶松、东北赤杨,灌木有牛皮杜鹃、越桔等。

       4.在海拔2.000公尺以上,地貌是各种颜色的粗面岩,地表覆盖着很厚的火山灰、地形呈放射壮分布的平缓岭脊和羊尾沟,是高原苔原景观带。在这里,高大的乔木已经绝迹,分布着矮小的灌木、草本、地衣,苔藓等,高原苔原带的植物具有特殊的生活习性,植物株型低矮,根系发达,生长期短,开花集中,能适应高山强风的吹袭和强光的照射。这里的高山苔原植物具有大型的花序以及色彩鲜艳的大型花朵。每年六、七月,苔原上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绚烂夺目,为人间难见的胜景。

       优越的森林生态环境,为这里的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常见野兔奔跑、雉鸡突飞,獐、狍、熊、鹿、野猪等多种动物嬉戏于密林之中。整个地貌属侵蚀低山和部分熔岩台地,1000米以上山峰有5座,其中赤峰山最具特色,海拔1321米,属熔岩台地上的火山锥,岩体呈红色,多孔洞,壮如蜂巢。

       山角下有园池,为长白山四大天池之一,占地3.6公顷,为天然火山湖,海拔1260米。传说三百多年前,三位天女在这里沐浴,一神鹊口衔朱果吐在老三佛古伦的衣裙上,被她吃掉而怀孕,生一男孩,相貌异常,生而能言,名叫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是大清皇帝的祖先。这园池就成了清朝皇祖的发祥地。它被满族人视为发祥地,有神奇的传说,被称为“仙女浴身池”,又称“天女浴躬池”。天女浴躬池清水依依,芳草萋萋。池边大片大片的小叶杜鹃,嫣红欲滴。越桔坠地,雨燕穿天、鱼翔浅底、白鹤相戏,犹如仙境一般。 延边八景之五

       三墩连台遗址位于延吉市区 ,延边的“墩台”与古长城依靠,总的布局呈弧形,护卫着延吉布尔哈通河与龙井海兰江间广大肥沃的河谷盆地,构成了一个十分壮观的古代军事防御工事体系。墩台遗址有大墩台、小墩台、帽儿山墩台。

       三个墩台互为犄角,构成三角形军事联络体系,共同守卫着当时的渤海郡国心脏——城子山山城。在古代军事通信技术迟缓的条件下,这种利用地形地势的军事预警系统设计,是非常实用的。若有敌人侵犯,夜放明火、日举狼烟,迅速报警传递军事信息,每墩台有军士5名守卫,至清朝中期逐渐荒废。

       《三墩连台》

       扬眉

       三墩连台护高台,秋水缠绕清风来,

       四面号角连天起,狼烟散过飘阴霾

       (一)、大墩台遗址:

       地理坐标:42°57'19.18北;129°30'2.96东

       在兴安乡政府东1公里的一条从东北向西南延伸丘陵末端的石山上,(石山因劈山采石,只剩北侧三分之一),西部隔一无名小河与九三厂相邻。墩台为土石堆筑,存高约4.1米,是渤海时期修建的烽火台。

       (二)、小墩台遗址:

       地理坐标:42°54'40.51北;129°29'26.42东

       在延吉市人民公园最北部的小山丘上。是土石堆筑的高台,呈圆锥状、现存高8米,底部周长180米,底径53米,顶径29米,形如一个大圆锥体。是渤海时期的烽火台。

       小墩台下有碑石,碑文介绍了中国汉代前后,生活在这里的古沃沮人村落情况。山路两旁稀疏地长着榆树、梨树。登上小墩台,一座高大的凉亭矗立在山顶。 在这里可俯瞰延吉市。

       (三)帽儿山墩台遗址:

       地理坐标:42°51'35.07北;129°28'0.97东

       在延吉市与龙井市交界处的帽儿山顶上,海拔517米,是用火山岩碎石块堆砌而成,高约3米,顶直径约6-8米,是是渤海时期烽火台。 墩台下有渤海郡国的军事建筑遗址。

       与墩台相关的军事设施,是绵延在延边大地上的“古长城”,它是连接各个墩台的纽带。 延边的“古长城”遗迹,断续伸延在延吉、龙井、和龙三市的崇山峻岭之中。多为土筑,也有石筑,或土石混筑,大部分地段修筑在山脊的一侧,部分地段跨越山岭、峡谷及河川。

       目前详细的调查已发现,“古长城”西自和龙市八家子镇丰产开始,经西城、龙门,再经龙井市的细鳞河、桃源、铜佛、朝阳、八道,再经延吉市的烟集乡、图们市的长安镇磨盘山(城子山山城附近)、东至长安镇的鸡林北山,总长达100多公里。现在看到的“古长城”,多已颓败或湮没,只有断断续续的遗迹。在上述“古长城”遗迹两侧,又发现有数十座墩台遗址,以台址地形看,这些墩台在当年就是起军事瞭望、传递信息作用的重要军事设施。

       这是拉深延吉旅游户外的极佳穴点,但目前只有帽儿山墩台遗址,公园的小墩台遗址得到了部分利用。 延边八景之六,

       位于珲春市郊,由干沟子山城和萨其城组成了恢弘的双城对峙历史景观。

       据《明史》记载,原称“浑蠢”,其语源于女真语,即“边陬”“近边”之意。“珲春”为“浑蠢”的转音。明代称此地为“珲春卫”,一向被视为边寨重地。 此地早在周秦为肃慎地,汉、晋为北沃沮,北魏时期属勿吉地,隋至唐初为拂捏靺鞨之南境,白山部之东境,后属渤海南京南海府,江为博罗满达勒部。金代为完颜部肇基王业之地,后属上京海兰路,元属开元路,明代于此地设置珲春卫,明末为满族舒穆禄氏所据。清顺治十年(1653年)此地为宁古塔昂邦章京统辖地,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清政府设珲春协领,这是有资料可查的珲春地名第一次在官方出现。

       《双城对峙》

       扬眉

       双城对峙一水寒,两岸青山带硝烟,

       曾经旌旗漫天雪,不见儿郎凯歌还。

       一、珲春干沟子山城

       地理坐标: 42°56'41.91北;130°30'21.53东

       金代城市遗址,位于珲春市哈达门乡东红屯西1公里的干勾子沟口东北山上,西南距珲春市25公里。

       金代城址,位于珲春市哈达门乡东红屯西1公里的干勾子沟口东北山上。西南距县城25公里。山城南1公里为珲春河。 山城依险峻的山势而筑,方位北偏西80度,平面呈不规则形。东、西、北3面城墙较直,南墙弧曲,周长约2500米。垣多土筑,部分为土石混筑。南墙和北墙较低,东、西墙较高,最高处达6一7米。山城有门址两处,一处设在南墙的东北段,一处设在西墙与北墙的折弯处,即山谷的沟口,并筑有瓮城。城墙共有8处马面和4处角楼。这类建筑有的以石垒筑,有的用土夯筑,集中设在东、西城墙上。东北角与西南角有角楼遗迹,登临此处,可俯瞰城内外。

       城内多为漫坡,分布有数十处居住址。居住址一般为边长5一8米的方形围墙,或圆形浅凹坑,居住址内散存着少量泥质陶片。在距西南角楼址东北200米处的缓坡上,可以见到一处边长40米的小城,城内有东西向5排房址。《珲春古城考》载:“城内市街房舍,遗迹宛然,有础石二十七,观其形制,建筑之宏,可以想见”。 城内出土许多珍贵文物。《珲春古城考》载:在于沟子山城曾“发见钩戟二具,锈蚀过半”。“居民掘地,曾得铜镜一”。关于铜镜尺寸、纹样,《珲春县志》有详尽的描述:铜镜“径五寸许,柄长三寸许,镜背有树一,弯形。有一人(似图本中神像,头顶有圆光)坐树下,一人扶伞(仪仗属之伞形未支开),有飞鹤一龟一向之坐树之上。有日月悬空,均隆起,镜面平滑无文字”。 与金代的仙人故事镜相同。城内还出土过“熙宁重宝”铜钱、擂石,以及各式铁镞、铁锅、车辖、带字石块、瓦片等。

       二、珲春萨其城

       地理坐标: 42°49'2.72北;130°31'18.09东

       渤海郡遗址,亦称沙齐城、八连城。位于珲春盆地东北部。西距珲春市杨泡乡杨木林子村1.5公里。

       山城修筑在1个周长约21公里、海拔493米的山峰南端。其南1公里处有珲春河支流自东向西流过。山城北与中苏边界的烟筒砬子山相望。 城垣依起伏的山势而筑,城的形状不规则。城垣石筑,高约2一3米不等。墙内侧有宽2一5米、深1米左右的壕沟。城周长约7000米。城西南角和东端各有一了望台,两处了望台都是利用突悬外伸百余米的山峰修建而成。西南角望台,高约3米,直径30米,周围绕以石墙。登临此处,珲春盆地尽收眼底。东端望台的形制与西端望台基本相同。

       山城有5处门址,即一南门、一西南门、一东门、二西北门。门址均宽8米。西北两处门址分别设在山沟口两侧,相隔约20米。沟口中间筑一条东西长70米、高10米的石墙,横堵沟口,以加强防御。西南门设在西南角望台附近的险要处。南门修于西南门的东侧,两者相距500米左右。东门址开于东望台的北部。 城内可分为东和东南两个沟岔,东沟长,东南沟短。从城西北门进入城后,逆东沟而上,可到达东门;沿东南沟而行,可到达南门。

       这些都反映出这里古代城市都是依靠山型、山势来修筑,来增强城市的防御性能。但这么多具有保护开发价值的景色,始终没有发挥出旅游的价值。有人说:“这些景观是文物,不能开发的”。可长城是不是文物,居庸关是不是文物,山海关是不是文物,它们都是在保护开发的前提下,得以重现风姿的,而不是丢弃不用的! 延边八景之七,

       安图县红旗村是延边地区纯朝鲜族居住的村屯,朝鲜族因喜穿白衣而被人们尊称为“白衣民族”。全村百户余户居民,保持了朝鲜族传统习俗和民风。

       朝鲜族的红旗村地理坐标: 42°52'10.32北;128°17'52.24东。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的东北——东北亚成了是非之地。沙俄开始侵占东北。原本东北是当时清朝统治者满洲人的“龙兴之地”,绝对不允许中国内地人到东北。此时为移民屯边,也不对外开放边禁,同时也放宽对朝鲜方面边禁。结果有大量朝鲜平民渡过图们江来到中国东北的荒地开拓,这就是中国今天的朝鲜族的源头。由于朝鲜的天灾人祸以及后来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使大批朝鲜族人背井离乡,从朝鲜半岛渡图们江迁移而来,迁入中国延边地区定居,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历史上的“白衣渡江”,说的就是中国延边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渡图们江迁移而来的故事。而安图县的红旗村是完全由朝鲜族人组成的自然居住村,在这里良好地保存了传统的朝鲜民族的文化和遗风。

       《白衣乡情》

       扬眉

       白衣过江乡土情,传承后世有遗风,

       一川溪水梨花过,长袖飘舞伽耶声。

       中国的朝鲜族是明末清初从朝鲜半岛陆续移居东北逐渐形成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文化与朝鲜半岛的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因此,朝鲜族服装比较独特,呈出现素净、淡雅、轻盈的特点。朝鲜族的服饰发展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朝鲜民族多居于山村,服饰的原料主要以自种自织的麻布和土布为主,多素净色。二十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渗透和近代文化的输入,机织布和丝绢、绸缎面料开始传入,服饰的颜色也随之多样化了,但也基本保持白素的底色。

       红旗村坐落在山间开阔地带,依山傍水,具有朝鲜族民族建筑风格的房屋整齐地排列在小溪两旁,人们穿着本民族的服装,辛勤地劳作在田野上。劳动之余,村里的男女老幼便集中在场院中,跳起多姿多彩的朝鲜族舞蹈,唱出古老的朝鲜族民谣,浓厚的欢乐气氛使人们在狂欢之中如醉如痴,到这里的游人可以看到黑瓦白墙的朝鲜族传统民居村落,可以充分领略到朝鲜民族传统文化特色。

       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文化水平较高、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物质生活较好的一个民族。安图县是朝鲜民族居住相对集中的地区,红旗村则是安图县朝鲜民族的传统的民俗和民风保留最原始的乡村,也是我们研究朝鲜族文化的重要基地。

       安图县万宝镇红旗村大力发展朝鲜族民俗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红旗村中的白衣民族,穿着净素的朝鲜族服饰,世代居住在白墙稻草搭建的房屋内,在这里勤恳地劳作着,保留了本民族的传统饮食、婚庆等等风俗,传承着优良的朝鲜族民族文化,他们在民族发展的进程中,成了独特的朝鲜族乡土风情。 延边八景之八

       龙井天佛指山是我国内唯一的保护松茸及其生态系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佛指朝天景区位于龙井市,地理坐标:42°31'57.37北;129°20'0.68东。

       龙井天佛指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龙井市区域内,距龙井市10公里。东部和南部与朝鲜隔江相望。总面积77 317公顷,其中核心区17 577公顷,缓冲区10 998公顷,实验区48 742公顷。该区林业用地74 733公顷,总蓄积量448.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8.3%。该区为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2℃,年降水量550~700毫米,无霜期120天左右。

       《佛指朝天》

       扬眉

       佛指朝天烟雨浓,溪流乱泻草葱荣,

       层峦叠嶂沟壑里,人间仙品出松茸。

       天佛指山属长白山山脉,海拔170~1 331米。山高谷深、坡度陡峭。天佛指山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大脉山,天佛指山北侧有四条大型沟壑,南侧有三条大型沟壑,峰顶谷底高差大,海拔高度700米以上。雄伟壮观、岩石怪异,构成了本区独特的地貌景观。土壤母质为花岗岩、沙岩、页岩风化物。土壤类型主要为薄层酸性岩森林灰棕壤,还有暗棕壤、草甸土、白浆土等,是天然松茸和赤松林生长的栖息地。该区水系发达,呈树冠状分布,水网密集。该区内植物资源416种84科;鸟类种群较多,有89种36科;爬行类、两栖类动物12种。该区珍稀濒危物种丰富,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野山参,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松茸、红松、紫椴、胡桃楸、野大豆、水曲柳和黄檗;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紫貂,国家Ⅱ级保护动物黑熊、猞猁、鸳鸯、燕隼、红脚隼、花尾榛鸡等。 这里更有世界最著名的是野生菌:松茸。

       松茸是一种纯天然的珍稀名贵食用菌类,因其长在松树下菇型酷似鹿茸而叫松茸。松茸菌体肉肥厚,具有香气,味道鲜美,是名贵的野生食用菌。被誉为“菌中之王”。松茸学名松口蘑,别名大花菌、松茸、剥皮菌。味道鲜美,而且还具有益肠胃、理气化痰、驱虫及对糖尿病有独特疗效等功能,更是中老年人理想的天然保健食品。

       因为日本的**圈市场处于饱和的状态,日本明星在日本的**圈就可以赚到足够多的金钱,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导致中国人对于日本有些微的反感情绪,所以日本的明星来中国大陆也不怎么受到欢迎。

       **圈赚钱快并且多已经是大家都知道的了,不少的明星甚至只需要站在那里摆摆造型,就会有上万元的收入,而中国市场更是出了名的来钱快,许多明星拍完一部电视剧或者是**都会有上百万的收入,这也导致了很多的普通人都想要去当明星赚钱。

       但是,明星却也不是那么好当的,不仅仅需要相貌还需要真才实干。随着国内人才的增长,对于明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中国出不了头,就另辟蹊径选择去别的国家,韩国和日本更是成为了不少年轻人的首选。在韩国出了名,然后打着中国人的名头回来赚钱的明星也不在少数。

       还有很多的外国明星也会选择到中国内地发展,主要还是因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有不少的追星族,这些追星族还都很舍得为明星花钱,于是养成了一批又一批的明星。

       不少的韩国明星都会选择到中国发展,但是日本却很少有明星过来赚钱,主要是因为日本的**市场足够发达,现在不少流行的综艺节目都是日本玩剩下的。同时日本明星在国内足以发展得很好,日本明星更加偏向于欧美市场,加上中国人对于日本人还是有些抵触情绪,难以接受,所以很少会有日本的明星来到中国内地圈钱。

       好了,今天关于“南京开拓日本旅游团市场旅游路线”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南京开拓日本旅游团市场旅游路线”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